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独处,可以让你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社交,我们并不陌生。从早上睁眼开始,拿起手机浏览信息,出门逢人打招呼,一起吃饭、聊天...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社交。
“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因为这些话广交朋友,为了社交而社交,不愿意面对独自一人的时光。
太多人给社交贴上了一个崇高的标签,却给孤单下了一个不堪的定义,所以就给了太多年轻人错的引导,总是让他们觉得,宁可在失败的社交里哭,也不在成功的独处中笑。
二、独处,是最好的增值期
在中国功夫里面,有一门独特的修炼方法叫“闭关”,在一段时间内与外界隔绝,潜心修炼武学。
而在功夫的世界里,绝顶的武学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而作为咏春拳乃至中国武术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师叶问,最喜欢的就是与木人桩独处,也许正是在这种孤独与静寂中,才探索出一套最权威的中国传统武术实战套路,最后载誉全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里有说:人是需要独处的,因为独处可以进行内在的整合,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独处是一种检验,它可以探测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独处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刻和美好的体验,虽然寂寞,但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重境界,不管是立决心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追索过程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抑或是终成所愿的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一层境界无不是孤独中追寻梦想的过程。
这说明有质量和力度的人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种自信而从容的气质,是高质量生活的方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才不会被名利世俗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成就大事。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善于独处,会蓄积惊人的力量,最终助你攀登高峰。
当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将面临两种现实困境,要么在无知无畏中“自我毁灭”,要么在过度焦虑中“等待死亡”。要想突破,唯有独处而胜之。
如何学会独处呢?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告诉我们,首先,与自己约会,进行自我关怀。放自己喜悦的音乐,看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自己爱吃的美食,独自去向往已久的地方旅行等,对自我多点关怀。独处并不是孤独,也不是寂寞,而是内心的丰盈,独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真正的独处是独立思考,独自成长。
其次,学会冥想,排解焦虑,自我察觉,活在当下。不管是吃饭还是走路,当你带着觉察意识去看待自己行为时,你会更加的知道此时此刻对于你的意义,它也可以大大延伸你对生命的触感,增强你对生命的体验感。
再次,记录日记,与自我对话。花点时间与自我独处,不惧怕孤独,不抱怨生活,抛弃烦恼,保持心静,远离纷扰,将自己情绪记录下来,把自己当听众,说给自己听,不必有什么烦恼要找他人分担。一个总爱热闹的人是内心贫乏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持续热衷社交、娱乐这些没有价值的事,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不人云亦云,在沉默中反观自我,独立思考人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激发自我潜力,从自己身上寻找最深层的智慧。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太多的诱惑让人无法静下来思考,每日呼朋唤友,生怕自己在寂寞中失去生活。
我骨子里是个孤独的人,小时候没什么朋友,上学时身边有了几个伴儿,后来大家渐行渐远,我们不再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触,很自然地渐渐失去了彼此的友谊。
现在我不再有无聊发呆的时候,更期待的友谊是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但现实中这种状态似乎很难形成,没有沟通自然走向疏远,心态不同自然观点不同,所以如今我又回归孤独,并且也有必要回归到本真的自我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了解自己。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灵魂是注定独行的。每天我都会写日记,写日记既是确认自己一步步走来的足迹,也是发掘自己每个时期的心迹,既是告诉自己也是激励自己。?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文章来源:公众号“管理技巧”花猫自媒体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