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818回复0 字数 1,762
IP:- 中国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冯京三 于 2020-7-3 02:14 编辑 少年时代养蚕的故事 《史记·王帝本纪》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 1983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曾出土距今5500年前后的丝绸残痕,证实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随后又出土了牙雕,玉雕的蚕和蚕蛹,证明了我们中国是最早驯化出家蚕,并养蚕,抽丝、织绸、做衣的国家。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打通了由中国出发,连接非洲、欧洲的通商之路。这条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今中国正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切,都是从小小的一条蚕开始的。 少年时代,我和弟弟最早养殖的“虫子”,就是蚕。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先是从老家农村弄来一些蚕子。也就是一片有着很多麻麻点点小黑点的草纸,找一块旧棉花包起来,小心地安放在胸前最暖和的焐。小孩子心急,老是要拿出来看看。焐了三四天,蚕子会由黑变的发亮,再焐下去,蚕子就会变的透明,蚕子壳上会出现一个小点。没有多久,一条条非常细小的黑虫子,就会爬出蚕子壳,在草纸上小头左右摆动着寻找什么。这时,我们就赶紧把嫩桑叶剪成细条条,铺在火柴盒中,然后,用公鸡尾巴上大毛,把这些小黑虫子轻轻地扫到火柴盒里碎桑叶上面。刚出壳的小蚕太小,我们看不见它怎么吃桑叶的,只能把装着小蚕的火柴盒,像宝贝似的,收藏在自己放心的地方。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自己的蚕宝宝。小蚕宝宝也是很争气的,三四天看着就长大起来。火柴盒已经太小,于是我们就叠小纸船,让它们有大一点的活动空间。小蚕脱了皮,看着看着就长大。小纸船太软,已经承受不住它们的分量,我们就找鞋盒子给蚕宝宝换新房子。蚕宝宝们脱了一次皮,又脱了一次皮,看着看着,越长越可爱。特别是它们沿着桑叶的边缘,不停的一点点把桑叶吃完的样子,看着尤其让人高兴。那是我们焐出来的小生命啊,就像我们的“孩子”,小孩能吃就能长,看着小孩吃饭狼吞虎咽不要大人烦,应该是大人们最高兴的事。 蚕宝宝们脱了五次皮以后,能长到比筷子还要粗,拿在手上,蚕的脚像小吸盘一样从手上轻轻爬过,有一种很温柔的感觉。再往后,蚕宝宝会在某一天突然不吃东西了,它们抬着头像是在沉思着什么。而后一懦一动地去鞋盒的拐角旮旯去寻找着什么。这时候,我们赶紧找来干草扎成草把子,或是用打完菜籽的菜花棵子,让蚕宝宝们爬上去。我们知道它们这是要“上山”去做茧子了。蚕宝宝选好地方,便开始吐丝搭架子。慢慢地,在蚕丝架子中显出一个圆屋子的形状。蚕宝宝就在圆屋子里不停的摇着头,吐着丝,一直到我们完全看不到它们。十天以后,蚕茧的外壳比较硬了,就可以从草把子上摘下来玩。但要轻拿轻放,因为我们知道,蚕宝宝在里面睡觉,最好不要打搅它。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蚕茧会被蚕蛹体内分泌出的水,腐蚀出一个洞,蚕宝宝会变成一个带翅膀的蛾子钻出来。蛾子有公有母,公蛾子、母蛾子相遇后,会快乐的扇起翅膀,像跳舞一样互相围着转,转着转着尾巴就连在一起了,好像跳累了,爬下来休息。两个蛾子自动分开后,公蛾子会默默地停止了呼吸;母蛾子会一粒一粒的在我们为她准备好的草纸上下子,一直到下了很多很多蚕子以后,她默默地离去。我们会把蚕子收好,等第二年春天再开始养蚕。 少年的时候,每年的春天,我们都要养一次蚕。能呵护一个小生命的成长,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自豪,一种担当。毕竟,我们自己还是小孩,也担当不了其它什么。蚕宝宝的脱皮,蚕宝宝的做茧,变蛹化娥,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联想和幻想。好像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也幻化长出两个翅膀,能飞的很远很远。我们从少年时就会养蚕,至今说起来,都是一件蛮有成就感的事。 长大后,知道了丝绸之路,知道了蚕宝宝这个温柔的小东西,确实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也为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后来我不养蚕了,但我很注意收藏一些蚕桑文化的古董文物,借这篇文字和大家分享,祝愿我们中华民族的蚕桑文化在新时代里发展的更加辉煌! 2020/2/20 |
楼主2020-7-3 0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