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可以是学习后的思考,可以是所学知识的概括,可以是方法的改进等等,它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做任何事,想要提升高度,总结必不可少。柳青从选点思路、时间运用、棋型、空间、连接五大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哪些是自己做的好的,哪些是差的,做的差的把原因也写了进去。看到三人的总结,公孙燕很是满意,特别是柳青的,小小年纪就能够把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这种认知能力全大陆又有几人能够达到?她自问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也远不及柳青。 第二天,公孙燕把柳青的总结作为范本在班上讲述,其大概意思为: 选点思路:第一,先计算对方的优劣,再计算自己的。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正是一种习惯问题。很多初学者在进攻的时候,都会沉浸在自己的攻势当中,最后被别人偷杀。一种好的习惯那是习惯,坏的习惯那就是毛病了。第二,自己落点时可能棋型及材料都很好,但还需要看对方防一手后的情况。有时候选点自己能成两个活2,但对方一手可能会防一个,然后再牵制你一个,这个时候你的选点虽然很有攻势,但对方后发先至。这一点也是新手通常犯的错误。第三,当处于平衡状态时,以外势为主,可以考虑让先的手段。第四,当处于优势时,要计算能否杀掉对方,否则不要轻易进攻。这就好比攻城,一波不行,等对方休养生息,再攻就更难。五子棋更是受到限制,因为一旦进攻,就会失去灵点,而且空间是越来越少,可以说,每局真正的进攻只有一次。那还有什么假进攻不成?那我们就把假进攻理解为策略吧。比如活3一手可以占掉对方一个很好的连接点,再比如经过活3自己可以拓展空间或者形成两头蛇局势,还有就是对方很强势,我们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材料消耗一下对手。是否需要进攻是对弈时非常难的选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全过程来看,不管你是否进攻,这局棋都有可能是和棋,你进攻说不定还有机会;其次,有时候原本可以杀,只是我们自己没算出来,不进攻反而错失一次良机;再次,当我们进攻的时候,对方未必就能走出最强的防守。基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边进攻边分析,尽量多花点时间,用来锻炼我们的计算面(进攻线路的分支数)。 对于优劣的评判,柳青引入了一个“优势区”的概念。把自己外围的2-4个子用直线连接起来组成一条“围栏”,当然,这个围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折线,由盘面的子决定。当围栏外围没有对方的子,我们就认为这个围栏的外面是优势区。这里主要有2种特例:第一,外围只有2个子,且这2个子距离较远,此时要想利用这2个子组成攻势可能难度就比较大,聚宜攻嘛;第二,围栏上面有对方的子,但对方的子比自己的子少的多,这个时候可以认为这个围栏外面有发展机会。对于这个优势区,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围栏外面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否足够就需要计算了。第二,围栏是否离对方的子较远,如果太近,对方就可能容易防守,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凸出程度”。 说到这里,公孙燕突然转移话题:“你们对上面这些内容有什么看法?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思考。” 同学们开始小声讨论。 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对于这个优势区,划分几个较为合适呢?” 公孙燕让柳青回答。柳青说道:“其实优势区的划分只是把盘面分成若干部分,没有严格的界线,个数也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比如右侧,那和右上、右下都有联系;或许根据某几个子右上是优势区,也或许是根据某个子右下是优势区,换句话说,优势区的划分也是动态的,划分这些区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整个局面。假如给自己方划分了3个,当对方没有在这3个区域落子时,这3个区域的关键点几乎不受影响。还有,划分之后,就可以单独计算这些区域的优劣程度,以便我们后手找到最佳的区域连接点。谢谢” 接着又有同学问:“进攻的时候尽管失去了一部分材料,但是又有新的材料产生啊” 柳青回答:“当我们进攻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某个区域的优势远大于对手的优势,进而一击毙命。举例来说:某个区域的字数比为5:3,当我们进攻时,两人的字数都是同等增加,假如各下5个子,那就是10:8,所以综合来说,这个比例下降了,一旦杀不掉,还有可能速败,因为你的进攻,对方防守后的棋型依然是进攻型。”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