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关闭

花猫说热搜

思维 教育 情感 金融 职场 财经 管理

广告为用户自主发布,请自行甄别真假。

首页 长文专区 全网热搜 新增 1673 个、撤销 1670 个!本科专业“大洗牌”,意味 ...

新增 1673 个、撤销 1670 个!本科专业“大洗牌”,意味着什么?

撒旦的弥撒 2024-12-10 00:00:26 IP:- 中国广东深圳
" 没有 2025 级的学弟学妹了,专业停招。我们真成‘关门弟子’了。" 前不久,在辽宁一所高校读广告学的余明(化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帖子,称老师在课堂上告知,此后自己所在专业将不再招收本科生。余明表示,目前学校还未公布撤销本科专业布点的官方信息。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感到不小压力。

今年,多所高校陆续宣布拟撤销本科专业布点,如四川大学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等 31 个本科专业布点;兰州大学拟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教育学 3 个本科专业布点;重庆交通大学拟撤销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个本科专业布点 ……

高校本科专业迎来前所未有的 " 大洗牌 "。9 月 26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12 年来,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 2.1 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 1.2 万个。教育部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今年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 1673 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 1670 个。

今年本科专业进入密集调整阶段,不少曾经的 " 热门专业 " 因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匹配被逐步撤销。与此同时,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兴起,深度交叉融合专业开始转型升级。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教师、管理者与学生,深度探究大批本科专业 " 退场 " 背后的调整逻辑是什么?教师、本科专业未来将会如何 " 布新局 "?

学着学着成了 " 关门弟子 "

得知所读专业将被撤销后,成了 " 关门弟子 " 的余明自嘲从此" 没有考研压力,只有生存压力 "。他打算利用即将到来的寒假时间多去企业实习,把策划案写作等课堂知识用到实践中,不断打磨技能,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同样在重庆一所高校就读的大三学生张丹(化名)也得知了自己所学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将被撤销的消息。她发现虽未有官方文件出台,但是学院官网上已经找不到该专业介绍。她细细对照过新一届本科生的课表,发现课表中新增了不少与智能传播相关的课程。张丹和同学们感觉:学院的专业调整还处于过渡状态。

在采访中,不止一位在其他高校就读的学生称,尽管自己所读专业并未被撤销,但是与其他专业合并重组改名后,继续招生。

" 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归根结底就是要保障专业设置质量,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房海蓉告诉记者。

专业调整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海波告诉中青网记者,学校一直在主动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对于部分本科专业布点先停招,再进一步申请撤销。目前,该校已撤销了材料化学、政治学、行政学等本科专业布点。

" 学校调整本科专业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判断专业是否满足国家战略以及东北振兴的相关需求;二要看专业是否跟学科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刘海波提到,学校在专业调整中不断突出院校特色,如强化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船海学科优势。

北京交通大学亦是如此。据悉,近 5 年来,该校新增了智能装备与系统、数字经济、智能运输工程、智能建造等多个新专业。

针对近年本科专业调整的大动作,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执行主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申树欣在一个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从专业调整的规模幅度和速度来看,文科专业一直动作明显。近年来,文科撤销专业的数量逐步增加,部分学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新增了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 在推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增加专业的同时,也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进行撤销或者停招。"

今年 2 月,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公布 2023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 3389 个专业点,新增 1673 个、撤销 1670 个。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 1322 个,占比 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 1802 个,占比 53.17%。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回顾本科专业调整的过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邬大光记录下这样一则故事:2016 年某所大学最先拉开了 " 砍 " 学科和专业的帷幕,当时的厦门大学也曾有此 " 动议 "。一位老领导曾与时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的邬大光沟通此问题。邬大光的回答是:之前大量增设新专业是正常的,现在开始 " 砍 " 专业也是正常的。

治理专业不适配的问题越来越迫切

今年,1670 个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被集体撤销,吴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调整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

记者今年在多个论坛中发现,本科专业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话题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前不久,在重庆举办的第 62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多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直言,需抓紧解决专业适配性问题,以本科专业布局为抓手,加速调整其与市场的供需关系。

邬大光在论坛上提出:" 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就是供需关系;重新认识我们的专业;重新认识我们的管理;重新认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特征。"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邬大光认为如今大学的课程、教材、教学方式严重落后于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此外,部分高校仍要求老师必须按照教材讲解,不能脱离教学大纲,这会导致老师们 " 越教越旧 "。

他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产业链的思维来判断,学科专业是否对应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人才需求。此外,还要摆脱专业目录限制,让专业适应市场需求。

站在地方高校的维度,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也有类似感受。地方高校与当地的支持和发展紧密相关,需要依托区域行业特色和优势,提供匹配度高、适应性强的人才,但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来说,在专业设计方面普遍存在培养方案陈旧化和同质化,结构不优、适应度低、动态调整滞后等问题。

近年来,杨俊辉每每走进教室课堂听课,总会发现学生抬头率低,对教师讲课的内容聚焦度低," 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不够,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地方高校发展 "。

今年,在教育部的多份文件中,专业调整的动作越来越大,指向性越来越明显。

今年 3 月底,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其中一大明显变化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要每年更新。高校本科招生专业要按照新公布的《专业目录》执行。而此前,《专业目录》更新时间间隔较长。此外,通知强调,连续 5 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

教育部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与就业相关的 " 红黄牌提示制度 ",即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

房海蓉认为,要引导高校有序淘汰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连续 5 年停止招生的专业往往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需求,相应领域人才缺口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撤销本科专业布点是及时响应社会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

" 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对于文科来说,也感受到压力。" 多年担任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执行主任的申树欣认为,未来推进文科教育的着力点在于,人才培养能否与国家战略需求形成适配。未来,她希望推动文科教育 " 脱虚向实 ",培养实战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一场本科专业的 " 暂停 " 与 " 复盘 "

当 " 靴子 " 落地,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这无疑给任课教师带来不小震动。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利军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提前经历过一次本科专业布点撤销的完整周期。2021 年,教育部公布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撤销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的本科专业布点。

作为编辑出版学的任课教师,孙利军见证了一个专业 " 由热变冷 " 的完整过程。2003 年左右,随着出版行业蓬勃发展,各大出版社争相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招录应届毕业生。彼时,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家出版社就能吸纳 50 多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出版社迎来了大发展,该专业学生也有了很多求职就业的机会。"

当出版行业对人才专业化、复合化要求越来越高,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应聘编辑岗位变得越来越难。" 法律编辑需要具备法律知识,经济学编辑需要懂经济学。如果学生只是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没有相关编辑岗位学科背景,那么很难满足出版社的用人需求。"孙利军和同事们发现,编辑出版学的办学思路需要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的授课教师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业界教师组成。2021 年,该校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布点撤销后,业界教师不再前来授课,学校专职教师的授课安排调整为学校和学院公共选修课程的讲授,以及传播学出版方向硕士生的培养。

3 年过去,今年 11 月中旬,2024 年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议提出,要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出版专业和学位点建设,推动共建高校积极设立出版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优化设置出版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 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未消失。"孙利军把该本科专业布点的撤销看作是一次专业的调整优化,这并不意味着该专业的彻底消失。如今,孙利军正在参与学校出版学科专业的硕博士招生筹备工作。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未来学校要培养大批拔尖出版学术人才和优秀出版实践人才。

" 现在的办学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培养思路上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暂停’招收本科生实际上给了该专业一个思考和调整的过程。"孙利军说。

多所高校在撤销本科专业布点的改革浪潮中,正不断调整、优化、创新培养方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项目化、数字化、综合化的改革正在进行,改变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用项目形式串联起课程内容,打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刘海波提到,撤销本科专业布点后,部分教师会转岗教授相近专业的新课程。但从整体的专业布局调整来看,"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

在黄河科技学院这所民办学校里,一套数字化平台被开发出来,可以支持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内容建设,以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反馈为引导,协助新版教学的展开。" 如果全靠老师去全面实施(新版教学)难度非常大。" 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说。

在一场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现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冯晓云提到,从 2015 年起,西南交通大学在探索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淘汰 " 水课 ",大规模开设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作为跨学科课程创新改革研究虚拟教研室的主任,冯晓云带领团队以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科特色为中心,组建了共同体,吸纳 100 多所高校的 1000 多名教师加入,实现课程入驻、课程分享、教学共读、教学研究等 4 个板块内容共享。

冯晓云说,他们有一个愿景,通过建设跨学科教学共同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跨学科课程,也可以帮助教师突破学科与专业边界。

以产业为导向的专业布局新态势

今年,在北京一所高校的招聘会上,一家新能源研发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中青网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加大固态电池的研发力度,更倾向于寻找实践能力强并取得成果的硕博毕业生,便于入职后能快速上手。另一家从事勘测设计的研究院招聘人员多年参加校园招聘。该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公司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战略方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产品经理岗位的招聘中增加了对人工智能知识的考察。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为应对就业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多所高校纷纷布局产教融合的新方案,加强专业教育与产业的适配性,让"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的改革方向更显著。

" 要改参观实习为实战实习,真刀真枪练,让学生深入体验、服务企业。"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介绍,在产教融合方面,湖北工业大学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拓展产教融合途径,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如今湖北工业大学已建成多个产业学院,包括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艺术产业学院等;" 沃德班 "" 敏实班 " 等校企合作班也相继成立。

彭育园表示,湖北工业大学为对接区域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新增了 10 个新工科专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26 个传统工科进行转型升级,增开社会急需的 " 微专业 ",实现九成以上专业与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的紧密对接,八成以上专业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

" 要拆除‘隔墙’建专业,推倒‘围墙’办大学,跨越‘城墙’谋发展。"在一场论坛上,温州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周文龙提出,要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城互动融合。在温州理工学院,围绕浙江省 "415X" 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温州市 "5+5+N" 产业体系,新增人工智能等 12 个新专业;打破院系和学科专业壁垒,出版国内首部教育知识学图谱版 AI 数字教材,促进教育学等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在课堂上,如何将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邓小燕给出的思考是,首先要把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进行 " 对标 " 统一,产业老师与高校老师共同围绕产业需求、行业需求来撰写教学大纲。具体的做法是,把企业老师引到传统课程里面,围绕行业工作路径,让现实问题复现到课程中,打破教材固化的知识体系,结合临床工作的路径进行重新整合。

人才、项目、产业等成为本科专业布局趋势里的关键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政策法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君琳多年来从事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在 " 北斗工程 " 中,杨君琳见证了不少年轻人的成长成才。" 把青年人才苗子放在艰苦条件和复杂环境中,放到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唱主角、挑大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磨炼意志、锤炼作风。"

而要培养出肩挑担子的年轻人,杨君琳认为随着科技的创新突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重要,这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她说:"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既要注重多学科的培养,又要突破专业领域,通过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联合培养的机制,推进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跨界合作,一体化培养人才,在科研、生产、管理实践中培育和发现人才。"

以 " 北斗工程 " 为例,杨君琳认为,在项目中通过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创新竞赛等活动,为融合型科技人才构建交流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养能解决关键难题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今年," 一破一立 "" 一撤一增 ",一大批本科专业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正在加速调整。

" 到 2025 年,优化调整高校 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即将步入 2025 年,《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目标如今已近在眼前。

来源:央视网

来源网址: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756a7e6b15ec04d1c3d4bba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助推上热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立即注册 |
发帖

0

粉丝关注

90

主题发布

本版块所有内容均来源互联网,本平台仅提供转发使用,所属版权全部归原平台以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QQ邮箱:2444830518@qq.com
花猫写作网-让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价值!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