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午夜,小晨的房间还亮着灯,规律的拍击声隔着门也听得清晰。刘丽知道,8岁的儿子又在练习拍烟卡,“魔怔了一样”。
多地家长向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反映,孩子沉迷拍烟卡、拆卡牌盲盒的游戏。眼睛感染、手指骨折;直播拆卡,花费数万;集卡成瘾、虚荣攀比……衍生问题不断。
沉迷:“有上瘾的感觉”
将香烟盒盖撕下,折成长方形小卡,放在地上,游戏者双手合拢,拍击地面,以掌风扇动卡牌,翻面则胜出并赢得场上的烟卡,也可比高、比远。
家住山东的小晨迷上拍烟卡已有半年。“白沙、荷花、长白山,冲天炮、高射炮、迫击炮……”作为“资深”玩家,他对各种香烟品牌和拍卡手势了如指掌。通过收集家人的烟盒、路边捡拾和拍卡游戏赢取,小晨最多拥有过近千张烟卡。
风头最盛的时候,小晨几乎每天都要去广场上,趴进人群中,埋头拍卡。母子二人多次因此闹别扭。母亲刘丽还担心,小晨会因此早早开始吸烟。
拍烟卡游戏。受访者供图
远在吉林的李亮因另一种卡牌苦恼。发现13岁的侄女小洁瞒着家人在抽卡直播间消费数万元后,李亮才知道“卡牌盲盒”。
小马宝莉、奥特曼等不同主题的角色被制作成精美卡牌,装进盲盒中,根据抽中概率的大小,卡牌被分为不同等级,越稀有越受追捧。
“有上瘾的感觉,拆完还想继续。”李亮说,为了拆出稀有卡,小洁3个多月内在直播间消费了约8万元。他提供的部分付款记录显示,小洁曾连续数天在拆卡直播间消费,每天十余笔,金额2元至1990元不等,有的交易发生在凌晨1点、清晨6点。
“她爸发现卡里的钱没了才知道。”李亮说,这笔“不翼而飞”的钱原是家里修缮房屋和小洁奶奶治病用的。
小小卡牌,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多名热衷于集卡的中小学生向记者表示,是受身边同龄人影响“入坑”,“如果不玩就有点格格不入”“烟卡多会很有面子”“没有一张黑背(小马宝莉稀有卡)修复不了的友谊”。
“即时奖励机制和不确定性让人感到兴奋。”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丰怡表示,这些成瘾行为的本质在于青少年对控制感、满足感的渴望,并希望通过游戏获得社交圈认同。
孩子们收集的烟卡、卡牌。受访者供图
危害:“心理影响更隐蔽”
小晨、小洁不是个例。随着烟卡、卡牌盲盒在各地中小学生间流行,系列问题随之浮现:福建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孩子玩烟卡导致2根手指骨折;杭州一名10岁儿童落入高价回收卡牌陷阱,被骗上万元……
“有小孩长期玩烟卡,眼睛发炎红肿,满是分泌物;手一伸出来,黑黢黢的,都是茧。”一名接诊过相关患者的小儿眼科医生提醒,烟卡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亟需得到重视,“孩子们接触烟卡的渠道本就不卫生,游戏之后不注意清洁,容易细菌感染”。
9岁小学生长期拍烟卡,手部粗糙长茧。受访者供图
“孩子对香烟品牌如数家珍,这可能会降低他们对吸烟危害的警惕性。”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彪文表示,烟卡游戏还使得青少年过早认识并接触烟草,“不排除他们因此染上吸烟的习惯”。
更为隐蔽的是心理危害。多名教师、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玩烟卡和卡牌盲盒过程中,产生了攀比和虚荣心理,有的甚至出现抢夺、偷盗等行为。
“青少年的大脑还在发育,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这些游戏的吸引和影响。”丰怡表示,“若不干预,不仅会扰乱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健康‘三观’的形成”。
在一家文具店,记者看到几名小学生在货架前讨论拆卡。其中一名学生说,班上有同学拆卡花了几万元,特别羡慕,“另一个(集卡的)同学也是,特别有钱,他爸妈工资我都打听清楚了”。
实测:“未成年人可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近期,记者走访线下十余家文具店、商超发现,部分卡牌盲盒销售点未设置相关提示,有中小学生独自购买的情况。有的店铺贴有提示,但在该店购买了卡牌盲盒的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以往购买卡牌时,店家并未征得家长同意。
某文具店卡牌盲盒柜台,未设相关提醒。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线上拆卡更加“便捷”。记者浏览多个直播平台发现,虽然一些拆卡直播间设有“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等提示,但被问及未成年人能否下单时,有的主播一边强调不允许,一边引导记者回复客服“我已成年同意代拆”等字样。收到回复后,主播便开始为记者拆卡,并未核实身份信息。
直播话术和各类玩法更是容易让人“上头”。有家长表示,12岁的女儿控制不住地想看直播,反复下单,因为主播总是说“宝贝,你的手气太好了”之类的话。
同样,烟卡也能在线上买到。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烟卡”等关键词,搜到相关产品并成功下单。有的商品以“有烟味”作为宣传用语。多名商家称,未成年人可买,无需身份信息。此外,多个社交平台上有烟卡折叠和拍打的教程,有的视频还有未成年人出镜。
干预:“实现疏堵结合”
已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就是否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烟卡,是否以显著方式进行卡牌盲盒消费提醒等,对学校周边玩具店、商超进行摸排检查。广州、三亚等地教育部门也发出禁止烟卡进校园的倡议,呼吁家长不要为孩子提供烟盒。
湖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京认为,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也应加以完善并有效落实。他建议,平台在涉及卡牌盲盒等有年龄限制的内容和商品上,采用强实名模式,如支付时设置人脸识别等;同时加强主播和商家管理,禁用诱导性用语。
近年来,从“萝卜刀”“养臭水”,到烟卡、卡牌盲盒,再到最近的“梦回大唐”死亡游戏,孩子们的游戏频频进入公共视野,并引发担忧。
“如今的孩子更多选择线上社交和娱乐,这容易导致其社交技能发展受限,面对面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从而补偿性地沉迷烟卡等游戏。”丰怡认为,家长、学校、社会在及时关注其中风险并加以干预的同时,也应重视背后青少年对健康的线下社交和娱乐活动的需求,疏堵结合。
学校作为青少年社交活动、娱乐游戏的主要形成场所,是引导其形成健康“三观”,实现疏堵结合的关键。丰怡建议,加强家校合作,持续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娱乐替代品,鼓励他们参与到阅读、体艺、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培养社交技能,感受“玩”的艺术。
(文中小晨、刘丽、李亮、小洁为化名)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833085818_114731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