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关闭

花猫说热搜

思维 教育 情感 金融 职场 财经 管理

广告为用户自主发布,请自行甄别真假。

首页 长文专区 全网热搜 假进口的“进口水果”,不能再骗下去了

假进口的“进口水果”,不能再骗下去了

安安安 2024-10-22 02:37:12 IP:- 中国河北廊坊
  作者:龙之朱

  如今,越来越丰富的进口水果因其独特口感成为消费者的优选。不过,近日有媒体发现,假冒进口水果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据央视新闻报道,市场上据说来自日本的“进口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比国产的贵了近10倍,实际上却根本不在海关相关准入名录里,不过是国产葡萄加个外文包装而已。一些水果市场甚至现场换标签,直接“加工”进口水果;一些电商平台的店铺更是公开出售“进口水果标签”,把这些标签往普通水果上一贴,论斤称卖的大路货,摇身一变,变成了论个卖的“进口水果”。

  记者的现场调查印证了公众此前的猜想。看来,那些包装精美的水果礼盒,或者是一个个看似身份不凡的“论个卖”的“进口水果”,其中不乏骗人的“李鬼”。这样的发现令人沮丧,更让人愤怒。吃一口进口水果很难吗?为什么还要遭受如此诓骗?

  其实,进口水果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不过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物产而已。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进口”“出口”只是正常的商品交易,没必要格外追捧什么进口水果,也没必要刻意贬低本土水果。在这个问题上,理应消除迷思,理性对待。

  当然,因为有关税和质量检测,运输成本也更高,进口水果可能在售价上会高一些。从供求关系上讲,进口水果也会因为量小而价高。也因此,部分逐利的商家不惜通过造假的方式,以如此包装的水果达到“价高”的目的。

  货不对板,就是欺诈。消费者支付了进口水果的价格,却拿到的是国产水果,比如所谓的日本进口“阳光玫瑰”葡萄、“晴王”葡萄,而真正吃到嘴里的,仍是某省某县的产品,这显然是知假卖假,存在主观欺诈的故意。商家在水果市场赤裸裸地现场换标签“制作”进口水果,也暴露出这一行当个别人的恣意与贪婪。至于网上店铺敢公然售假,也表明相关监管仍存在缺失。

  假进口、真欺诈的“进口水果”该消停了。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及时关注这一乱象,并将此项内容纳入监管范围,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以强力手段认真甄别、严肃查处,进口的就是进口的,国产的就是国产的,不能因此破坏水果消费的市场。其实,哪些水果属于进口,海关总署已发布准入名录,只要溯源检查即可核验。而在监督检查之外,也可广泛传播进口水果名录,广为周知,这样也可杜绝一些欺世盗名之辈。

  另一方面,监管也要延伸链条,从线下的水果市场到线上的电商店铺,从具体的水果种类到各种外文标签,都应全覆盖纳入监管。除了市场监管部门外,警方也应相继介入,依法严惩造假行为。比如前不久,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网店私售进口水果标签的案件。这将对此类违法行为形成有效打击与震慑。

  当然,消费者在擦亮眼睛的同时,也不妨破除对进口水果的迷信,理性消费、按需消费。(龙之朱)

[                             责编:郝悦 ]

来源网址:https://guancha.gmw.cn/2024-10/21/content_37626353.htm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助推上热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立即注册 |
发帖

0

粉丝关注

287

主题发布

本版块所有内容均来源互联网,本平台仅提供转发使用,所属版权全部归原平台以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QQ邮箱:2444830518@qq.com
花猫写作网-让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价值!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