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10月2日电(记者赵颖全 黎多江)“今年10月20日就退休了,18岁来海南,转眼40多年过去了。”葛志平18岁到海南当兵,部队服役13年,1994年转业到三亚空管站,一干就是30年。谈到退休后的愿望,他坦言,想回到湖南老家照顾父母,“一直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不能留遗憾。”
“刚转业到单位时,领导派我到抱龙导航台,说适应不了就回来。”讲起这段难忘的岁月,葛志平眼眶红了起来, “一路走来不容易,女儿8岁时,因为工作调整才回到市区读书。”问到中途是否想过离开,葛志平目光坚定地说:“从来没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
抱龙导航台因抱龙村而得名,建在偏僻山区,海拔200多米,距离三亚市区30多公里,“进山是盘旋曲折的土路,下雨天,河水上涨,出不去也进不来。”
第三年,为了支持葛志平的工作,在尖峰岭林业局教育科上班的爱人刘顺泉申请办理停薪留职,带着刚满2岁的女儿,随夫上山,一住就是5年。
“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葛志平回忆,在1998年,一次到山下国营南岛农场买菜回导航台的路上,突降暴雨,道路泥泞,车子打滑,一家三口直接摔到泥坑里。“爸爸把我的脸都摔没了。”满脸是泥巴的女儿笑哈哈地说,夫妻俩一听,也乐了,扶起摩托车,在风雨声中继续向着导航台前进……
“我爱人很伟大,无怨无悔支持我的工作,还救过我的命。”葛志平感激地说,2000年,自己因病一度休克,刘顺泉把葛志平送到南岛职工医院。
“你这是恶性疟疾,晚来一些,疟原虫进脑就没命了。”医生简单化验完血后说,“这是因为长期在山上工作的原因,被蚊子叮咬传播得来的,幸亏你体质好。”
“有苦有乐,苦中作乐。”回忆起这8年时光,葛志平是这样总结的。他说“乐”不仅是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小家,还遇上当地淳朴厚道、心地善良的村民,大家互帮互助,一起走过艰苦的岁月。
“没有那么好的村民,我们扎根不了那么多年。”葛志平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电话联系,不忙时也会聚在一起小酌两杯。
2003年,为了给南海领空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空中交通管制保障,国家决定建设西沙雷达站,葛志平离开抱龙导航台,下山进海,继续投身民航事业。
“本以为是件美差事,没想到比山上还苦。”葛志平笑着说,西沙雷达站筹建之初,交通非常不便利,吃住都得靠其他单位帮忙,条件异常艰苦。
为了让雷达站尽快投入使用,给飞机装上“眼睛”和“耳朵”,烈日当空,筹建队伍在滚烫的沙地里,拉设备、接电缆、搭架子、调信号……浑身被汗水浸透,衣服上的盐渍一圈一圈、一层一层,脸庞晒成紫红色。
经过9个多月奋战,2004年,西沙雷达站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在南海领空上航行的飞机,像鸟儿一样安全自由地飞翔。
“换电线时,先拍照记录,再接线时就不会错了,记得断开保险丝。”从西沙回来后,葛志平调到了技术保障部,负责电力设备保障工作,这是他细心叮嘱徒弟陈亮维修电路的工作场景。
“南山雷达站、凤凰导航台、西近导航台、马岭雷达站……”葛志平在它们之间来回“穿梭”,岁月在指间悄悄溜走,再回首,22年又过去了。
“1994年时,一天飞机起降量最多不超过10架次,而现在最多时一天达到了450多架次。”站在三亚空管站的塔台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尽收眼底,飞机在不远的跑道上忙碌地起飞降落,这位见证中国民航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安全卫士”感慨:“30年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这是对我们工作莫大的认可。”
“我们就像是飞机的‘眼睛’和‘耳朵’,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守护飞机的平安。”在塔台上望着消失在天空的飞机,葛志平收回远眺的目光。
谈到现在家庭情况时,葛志平欣慰地说:“爱人后来调到三亚当老师,现在已是海南省的特级教师,女儿也考进了教师队伍,去年结婚,今年孙女出生,三个月大。”
“葛叔,下午一起去马岭检修发电机可好?”年轻人的声音打破葛志平难得的闲情逸致……
“好嘞!”葛志平立马回复道。(参与采写:刘正 王其江)
来源网址:http://www.news.cn/local/20241002/a0954c6e273a4e7c9b0d92fd78206b59/c.html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