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君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依靠人民创造政绩,科学发动和组织群众,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把业绩留在人民群众心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落实好全会确定的改革举措,务必时刻把人民放在首位,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切实把为民造福落实到改革中。
始终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在思想上弄清“为谁创造政绩”。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政绩观不仅折射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境界,更能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民、行之为民,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为民办事上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要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紧迫感,走到群众中间,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牢牢把握“一切依靠人民”的实现途径,在行动上做实“如何创造政绩”。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制定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有些领导干部只重近期效果、轻视长远利益,有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用“水分”制造政绩,这些政绩观严重违背客观规律、忽视群众意愿,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伤害人民群众感情。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依靠人民创造政绩,科学发动和组织群众,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把业绩留在人民群众心里。
科学运用“人民是否满意”的评价标准,在实效上校准“怎样衡量政绩”。有些干部热衷于将上级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在追求政绩时,热衷与上级领导套近乎、拉关系,请客送礼、说情打招呼,而不是把精力用于踏实干事上。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考察实际工作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创造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效和成果。最为重要的是要把人民群众的评价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鲜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绩效观导向,用人民的口碑称准政绩斤两。
为民造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将“为民造福”四个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以改革发展新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 责编:李彬 ]
来源网址:https://theory.gmw.cn/2024-10/01/content_37595216.htm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