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nny乔
来源|Jenny乔 id Jenny-Qiao-Love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
微信公众号:Jenny乔。
去年,高晓松深度游完北欧,写了篇文章,《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文章爆火。
“在丹麦和瑞典待久了,我越来越觉得,这两个国家真的很有意思。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
甚至,这里专设政策,不允许大学之间拉大差距,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名校”。
就怕年轻人为了争名额而拼命,以致于从小就没有时间娱乐。
一时之间,北欧人的慵懒vs中国人的拼命,让北欧成了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
在北上广深,只能谋生存,似乎只有到了“与世无争”的小国能才活出境界。
心灵都跟着变美丽。
生活极简,四五点就下班,没有996,下了班就没人再谈工作,只跟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商铺虽然关门早,餐厅酒吧却营业到很晚。
偶尔走过一条酒吧街,几乎每家都三三两两地坐着聊天的客人,很多炙手可热的餐厅,不预约就没位子。
但重点是,生活并不会因为安逸而挂掉,享受即可。
据说清洁工人只要工作两年,就能买套房。
在这样的地方,最大的困惑就一个:
这些人每天还能干嘛?
当然,挪威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我问过一个挪威妹子,这为什么没有private driver?
结果人家一脸傲娇:每个人都忙着呢,有自己的工作。
让人哭笑不得。
但想想,这就是她的生活。
在不同的坐标系,她的“忙”在你眼里就成了“懒”。
这种懒散也可以理解,毕竟什么都不缺,也就没什么念想。
只是这种所谓“北欧天堂”的日子,足以让人抓狂。
城市如此,村里更甚。
你想看到好东西,就要舍弃一大部分需要。这种感受,在Lofoten很明显。
Lofoten位于挪威北部,依山傍水,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很容易看到极光。
也被称为“欧洲最美小渔村”。
建在峡湾边的小房子,和周围的景致搭配得恰到好处,很“欧洲”,不进去住一住,总觉得遗憾。
整座岛上的人口不足三万。
临近冬季,餐厅几乎不营业,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Lofoten,人们回归到了接近原始的生活状态。
轻松感过后,伴随而来的是极度的不适应。
习惯了烟火气,突然开始修仙,一时间变得恍惚。
在湖边的小房子里工作,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别人眼里的勤奋,其实也早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湖边和我家编辑微信聊天,两个人异口同声:原来不工作的日子,也挺烦的。
每次出门,总会更了解自己一点。
跋山涉水,飞到七千公里之外。
但这是否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
一路上遇见的人,几乎都会感叹,真想在这样的美景里过一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实,说北欧人没追求也不对。
真正留在北欧的村庄里人,大多也和我们这里一样,都是老年人。
年轻人还是会去往更繁华的大城市。
你在城市里忙到透不过气,觉得很有压力,只想找个小村子失联一会。
殊不知,你看不上的、厌倦已久的繁忙,也是别人的心之向往。
想起米兰·昆德拉的那本《生活在别处》。
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有人感慨,果然一本书毁了自己的文艺人生,专治自我幻想。或许,风景之所以美好,因为它从来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到了哪一个城市,先到华人区找一家火锅店,吃完再找一家KTV。”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肖骁发现,人始终都是在寻找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习惯,不管在哪里。
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得到后,“别处”终归是“此处”。“心情不好,出去玩一圈应该就好了”
“生活好难,我移民以后应该就好了”
很遗憾,到最后,“好了”的人生一直都没来。
所以说,旅行最大的意义,可能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的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更理解为什么许多年轻人,过得很苦,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奋斗的城市。逃避不仅没用,有时候还很受苦。
你的焦虑,“北欧天堂”治不好。
你的心灰意冷,“东南亚热浪”也暖不了。
说到底:
“药可以治你的病,但只有你自己可以医你的心。”
人总得学着直面自己的问题。
解决了,你才会好。
否则就算改变了环境,也改不了自己的处境。
假期快结束了,你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走过了哪些城市,看了哪本书,回到家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作者简介: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微信公众号: 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