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面包店买面包,前面的一个母亲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母亲问孩子:“你想吃哪个?”
孩子说:“草莓蛋糕。”
母亲说:“草莓的不好吃,妈妈给你买个抹茶的饼干吧。”
孩子说:“不,我就想吃草莓蛋糕。”
母亲对着柜员说:“一盒抹茶饼干。“
小孩子闹了起来:“不,不,我就想吃草莓蛋糕。”
妈妈生气了,开始训斥她:“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呢?妈妈跟你说了草莓蛋糕不好吃,想让你吃抹茶饼干,你这个孩子怎么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呢?”
孩子哭了起来。
妈妈训斥:“你看看你这情绪,又控制不了,你要是不控制你的情绪,今天的蛋糕就别买了!”
孩子赶紧擦擦眼泪,安静了下来,说:“妈妈我错了,我又被情绪控制了。”
最后乖乖的拿着妈妈给买的抹茶饼干,牵着妈妈的手离开了蛋糕店,出门时恋恋不舍的望了一眼架子上的草莓蛋糕。
我当时看到这一幕,非常心痛,不知道这位母亲能不能意识到,她在对自己的孩子精神虐待?
孩子的自我被无视,被压制,情绪也得不到认可和肯定。
慢慢的内心将一片荒芜,成长成冷漠,麻木的人类。
这样的长期压抑,极有可能在青春期出现心理问题。
且不说这位母亲听不进去孩子的话语,只说最后单独把“情绪”拿出来说事,就非常蛮横。
其实,只要孩子的心意被听见,她的情绪就自然消散 ,正确的做法绝不是强行处理情绪。
最近这几年,社会上充斥着一种声音,“情绪”是坏的,人们都把情绪当作洪水猛兽。
认为情绪是引发人行为错误的罪魁祸首。
人有情绪就是心智不健全的表现。
其实,只要人活着,就会有情绪,一个有充沛感受,懂得喜怒哀乐的人,才是一个生命力流动的,正常的人。
人们害怕情绪,认为情绪会使人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其实,导致糟糕的结果的,不是情绪,而是混乱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的欠缺。
一个头脑清醒,认知清晰的人,即使大发脾气,也是在讲道理。
你看一下西方一些会议就知道,双方因为一个论题争的面红耳赤,但再着急也是围绕本话题发言的。绝不会胡言乱语。
而如果是一个脑子糊涂的人,就算情绪再平和,也会办错事,也经常胡言乱语。
这是一种归因错误,人们总是看到情绪爆发和错误行为同时出现,于是就认为是情绪导致的错误。
其实能做出错误行为的人,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还不够清晰,只是借着发怒发泄出来了而已。
其实情绪是由事情导致的。
真正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是,辨认出是什么情绪,找到引发它的原因,正确处理那个原因,情绪跟着随之消散。
而不是无视问题的存在,硬生生的让人把情绪憋回去了。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话就是:
灾难现场报道,有多少人死亡,目前家属情绪稳定。
或者,算了算了,人都死了。
似乎,情绪稳定是天大的事,其余的都是小事。
不仅仅是小孩们被家长们强行压制情绪,就连成年人们也认为自己有情绪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人人都试图把自己训练成不懂喜怒哀乐,任何时候都同样平静的社会机器。
这几年,有些成年人甚至学会利用指责对方有情绪,来进行攻击和精神控制。
当你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突然画风一转,说你有情绪了。
于是,一场本来围绕问题的讨论,变成了“我要拼命证明自己没情绪”的挣扎。
场面如同一个人拼命像周围人证明自己没疯一样残酷,所有人此刻都在冷眼旁观。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讨论人类婚姻的实质这个社会学议题。
讨论在热闹处,一位搞音乐的人说:“人不结婚怎么生孩子?社会怎么发展?”
问出这样的问题一看就是没有人类学基础,也就是没有讨论基础。
我说:“婚姻只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古老制度,和种群繁殖是两回事。建议你读一下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基础材料。”
对方突然就说:“我比你懂的多!你有情绪了,无论你是否承认,我已经感觉到了。”
我都懵了,我有什么情绪?
对方讪笑着对周围人说:“不着急哦,咱等孙老师消消气再说。”
面对如此的无理取闹,我不想向对方争辩我没情绪,但也无法再继续刚才的论题,彻底被打断了。
现在的社会,人们已经把“有情绪”和“思维混乱,胡言乱语”等同在一起。
当有个人给你扣了个有情绪的帽子,如同给你扣了一把隐形的枷锁。
无论你说什么,周围人都马上戴上有色眼镜看你,你自己也觉得很尴尬,彻底解释不清了。
正如上文说的,有情绪并不等于思维混乱。
只是在部分无法识别自己情绪,无法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人身上,平时就很糊涂,情绪会控制他的行为。
但只要是个思维清晰的正常人,情绪并不影响思考。
情绪没有错,错的是一些思维糊涂的人,不能正确处理情绪,而胡作非为,胡言乱语。
西方国家的学校课堂,会议室里,鼓励大家讨论,经常见到讨论的面红耳赤的场面,很明显有情绪,但没有人马上叫停讨论,反而觉得讨论进入了白热化,双方发挥了真实的水平。
现在我们的社会就继”道德婊“最后,出现了这么一帮”情绪婊“。
你和他讲事实,他和你讲道德。
你和他讲道理,他说你有情绪。
其实,指责你有情绪的人,一不打算和你继续讲道理,二不打算和你共情。
已经试图在居高临下的精神PUA你了。
翻开人类社会历史看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只是在重蹈古人的覆辙。
那些无意识做出的行为,和以为是自己自主思考的结果,其实都是环境对我们潜移默化塑造出来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遇到的事情,甚至人们都在推崇的事情,很多都是错的。
而且这种错误,历史上早就有人总结过经验,发出过警告,也有无数人深受其害了。
可惜,人群还是像一群蒙着头的蚂蚁,无头无脑的盲目行动。
要不说乌合之众呢?
具体的那些杀人,饥饿等等对肉体的残害显而易见,人们都能马上认出其问题。
但,还有一种伤害杀伤力更大,隐藏的更深,不容易被人发现,甚至有人揭露了出来,也不被人接受。
那就是,思想层面的洗脑,精神深处的摧残。
本来,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但是当整个社会对理性无限推崇,人群必然大规模的被残害。
法国社会思想家福柯在1961年出版的《疯狂与文明》中,就明确的指出了这个问题。
他考察了不同时期欧洲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医生的话语实践,清理了理性压抑人性的档案。
发现了一个真相,很多人其实很正常,只是展现出了作为真实的人的样子,但被当时的社会“被精神病了。”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并没有疯狂,只是在当时的社会中,被人们误解为不正常,因为不符合当时社会奉为天意的“理性”。
其实,这是一种理性对人性的扭曲。
其实,理性本来不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力是感性,对自然,对人,对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感知力。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人类社会就这么推崇理性?
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理性走上了垄断地位。
笛卡尔,牛顿等人把科学理性和逻辑原则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要遵循科学理性,否则就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再加上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发现科学果真可以快速提高生活质量,于是将对科学的崇拜衍生到了不属于它的生活范畴。
这种以科学为典范的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的情感,意志,理想,选择都受到了贬低和压抑。
科学理性在哲学和科学的哄抬下,升到了一切文化形式以上,简直如烈日当空,普照人间。
也遮盖了人类的其他文化思考。
灼伤了人类本来的人性。
那些正常人,当表达情绪,情感,个人意志时,都被等同于兽性发作。
所以自从被理性控制后,人们再也不能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舒展自如,放浪形骸,狂妄自傲了。
甚至连真实的世界也看不清了,连自己身边至亲的心思都看不清了。
所以才出现了社会的种种怪象。
最极端的方式,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愚人船》。
人们对被认为精神错乱的人,已经恐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人们像当时对待麻风病人一样,用船把“疯人”运到由江海湖泊隔离开的荒野和孤岛上,任其自生自灭。
其实,根据人类学家研究,我们现在社会大范围出现的抑郁症,甚至青少年的叛逆期,中年妇女的更年期,并不是自然生理现象,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下,被理性强行压抑的后果。
至于一个人有充沛的情感,多变的情绪,只能说明他还是一个没被社会驯化成行尸走肉的纯粹的,真正的人。
福柯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为不正常的精神状态放到欧洲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和宗教,伦理,文化艺术中考察。
发现人们的这些行为本来就不是医学和心理学的问题,而是人们的错误观念下对人类正常反应的误解。
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问题,是特殊的意识形态下的产物。
其实真正疯狂的是“理性”。
理性凭借着科学和工业的成就,变得越来越蛮横,越来越残酷。
他对人性的压抑,已经从外部环境和活动空间深入到了人的心理底层。
理性没有错,错的是社会把理性抬高到无以复加的理性后,对人性的压制。
而且,目前看来,中国社会原本就压抑人性,不注重个人意志的社会伦理,在引进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思维的同时,也引进了理性对人的压制。
打开了窗户,理性的负面因素,也如一只苍蝇,落在了本就压抑的社会土壤上。
西方世界经历了理性的疯狂,正在慢慢重拾人性的自由。
而我们这里,却刚刚开始重蹈他人覆辙。
上次我去稻城旅行,冰山下的草甸子翠绿丰腴,和不远处洁白巨大的冰山遥相呼应,景色极美。
游客们都在草甸子伤的木栈道,取景拍照。
人很多,走的慢。
我前面的一家四口看到美景,就停下来拍照。
妈妈让女儿靠在栏杆处,拿起手机要给女儿留个影。
小姑娘一看就是初中生,马上摆姿势,翘起一只脚,用一只手比个剪刀,嘟起嘴,食指顶着自己的鼓起来的脸蛋,可可爱爱。
妈妈说:“把手放下,把腿并好,站直了。我要拍照。”
女儿手放下,马上又拿了起来,说:“我就要这样拍。”
妈妈说:“你看看你多难看,站正站直了。你这样我不给你拍。“
小姑娘生气了:“我就想这样拍,给我拍单人照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想法拍,又不是拍你!”
妈妈说:“一有事你就闹,一有事你就闹,动不动就来情绪。你这个性格太坏了,我和你爸好心带你出来散散心,你闹什么闹?”
小姑娘嚎啕大哭,大喊大叫的就跑远了。
爸爸说:“这孩子的性格怎么老是这样,真得好好管教管教。”
我在旁边都体会到了小姑娘的委屈。
但这种情况也非常常见,父母没意识到,自己没看见孩子,在日常生活任何事情上都习惯性的无视孩子的意愿,把孩子当成一块无生命的橡皮泥一样任由自己捏造。
还不理解孩子的反抗是从哪里来的。
与其说父母不懂尊重女儿的意愿,不如说这样内心痛苦的孩子,其实是疯狂的理性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