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微博的时候,不小心翻到了12年前的一个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刘秀祥,12年前,有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他,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直到今天,这个男人的朋友圈我一直不敢看。
不知是不是我太敏感,他的朋友圈让我越看越泪目。 一个叫刘秀祥的山村孩子,父亲在他幼年去世,家里一贫如洗,他的哥哥姐姐甚至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据了解,他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他只能一边照顾着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一边读书、一边撑起支离破碎的家。 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考上了山东的大学。 2008年,他的事迹被媒体曝光,各大报纸网站也争相报道。 新闻标题:"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 原本以为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想到这个故事在12年后有了后续,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开始就骗走了很多人的眼泪。 开年就发生很多令人难过的事,我们的内心也有些是沉重。 但最近读到这个后续,是令无数人都感到温暖的结局。 02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一个小山村,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因为太过思念父亲伤心过度,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 可以说一个家庭轰然崩塌。 他的哥哥和姐姐看到家里的精神支柱倒下后,便选择离家出走、外出谋生。 家里就仅仅剩下了毫无工作能力的母亲,和年纪轻轻的刘秀祥。 据了解,刘秀祥这个名字,是后来他给自己改的。 “秀”是他的辈分,而“祥”是他当时唯一的梦想——跟母亲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因为家里没有人能种地,所以他只好将自家土地转租给别人,靠一年收取500斤的稻谷作为自己和母亲一年的粮食。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倒也是印证了刘秀祥的经历。 从小,他就得学会精打细算,如何养活自己和患病的妈妈。 03 1995年,进入学校的刘秀祥,第一次接触到了书本。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家中的小山村,毫无疑问他爱上了学习。 从此,他的梦想变了,变成了能用自己的所学,让自己和母亲生活的更好。
小学毕业考试时,刘秀祥排名全县城第三。 因为他没有钱读本县里最好的中学,只好找到一家县里的民办学校。 据悉,这个学校有政策:开学摸底考试优秀的学生,可以免学费。 于是他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这所县城的中学,走出了常年生活的小山村。
我猜他心里也有些许期待,但他不知道,伴随着期待来的是一系列的难题。 04 从小山村来到县城,没有房子、没有收入、没有以前邻居偶尔的帮衬。 一瞬间,他失去了所有的援助,我想一般人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读书,但是刘秀祥没有想过放弃。 他利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和简陋的灶台,下午放学后去卖废品,周末就问问有没有打零工的机会。
一周20块钱的收入,刘秀祥带着母亲,一边读书一边生活。 再后来,他换了读书的城市,便不再搭棚子读书,他甚至还租了别人不用的猪圈,一年200块钱,用塑料布挡住风,继续读书。 再苦的环境,都不能阻止他对知识的渴望,若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 05 2007年,刘秀祥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高考,但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压力过大病倒,导致落榜。 这个从小就强大到能打败一切困难的孩子,终于崩溃了,他觉得自己梦想的窗就这么被关上了。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曾说:“我当时甚至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对生活充满了失望,我开始厌恶这个世界,觉得老天非常的不公平,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要遭遇这一切。” 正当他一蹶不振的时候,他默默翻开了自己的日记本,无意间看到了自己曾经看完的一部残疾人励志小说,他在这书后面写了一句话:当你在抱怨没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当时他就想: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至少我还有我的母亲,虽然她什么都不能给我,但是只要她健康活着,我就拥有打败一切困难的力量。 “只要自己的内心强大了,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打败了”
于是,他去找了一家学校的校长,并说服他收留他复读,让他可以继续学习。 终于在高考失利的第二年,他成功考入了现在的临沂大学。 一路走来,命运是多么地不公,生活多么不顺,他都体验过,庆幸他没有放弃,都挺过来了。 06 考上大学之后,刘秀祥的故事开始被媒体挖掘,随之而来的还有方方面面的帮助。 学校为他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也为他和母亲安排了住处,好让他安心在大学求学。 这是当年《背着疯母上大学》的故事,而今,12年过去了,刘秀祥在哪里? 接下来的故事,比上面的故事更加令人动容。 上了大学的刘秀祥,因为这些新闻,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不少个人和企业知道这件事后都希望能帮助这个孝顺又勤奋的年轻人,但是刘秀祥一一回绝了。
除了学校帮母亲安排的住处外,刘秀祥没有再接受什么捐赠。他尽量削弱大家对他的瞩目,安安分分地读书,并继续打工,给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 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他总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一开始我很难想象,这样一句话会从他的口中说出。 而最让人惊讶的是,刘秀祥在大学期间兼职的收入,除了用于母亲和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之外,其他的钱,全部寄回了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县城。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曾经在那里收废品时,认识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们的经历和他尤为相似,于是上大学后他用自己的钱,资助他们读书。 07 一个自己刚刚“脱贫”的大一学生,就开始帮助更多没有钱上学的孩子接受教育,原来这样的故事不是传说,它是真实存在的。 众所周知,祖国广袤无垠,在中国有很多偏远的地方,里面的孩子并不知道知识为何物,也不知道学习的力量有多强大,更不知道自己在一个更大的世界,才有更多的可能。 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一座大山,更别说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但是刘秀祥走出来了,他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比想象的还要美好。 所以当他的生活,比以前睡在猪圈时稍好一些时,他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吃自己没吃过的好吃的,穿自己没穿过的好衣服…… 而是想帮更多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08
在刘秀祥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他资助过的妹妹打电话来了:“哥哥,我不想读书了,家里人都让我结婚。” 刘秀祥听到这些话,很无奈,也很难过。 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要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告诉那些处于贫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
“人因梦想而伟大,人因行动而成功” 于是,刘秀祥放弃了留在大学继续任教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09 回到县城后,他发现县城里总有很多因为家庭问题就放弃学业的孩子,也有很多觉得读书没用的孩子。 所以他除了在课堂上教学,他最常做的就是骑着小摩托车到处跑。起初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后来大家才渐渐发现了他的用心良苦。 他跑到工地上拉回因为想赚点块钱就不读书的孩子;跑到网吧拉回沉迷游戏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跑到家里拉回因为父母原因不让上学的孩子…… 他一遍遍地对固执的孩子父母和世界观还没有成型的孩子说:读书有多重要,梦想有多重要。 据统计,在他执教生涯的8年里,摩托车跑坏了8辆,50名孩子重返课堂,曾经平均分一百多分的“问题班”,经他谆谆教诲,也全部考上了大学。 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都写信或者打电话回来感谢他。 其中一个人说:“刘老师,谢谢你让我走出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谢谢你保护了我的梦想,让我敢继续做梦,并最终实现。” 2018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同年,他成为了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 这个12年前“背着疯母上大学”的孩子,现在和母亲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成为校长的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唤醒了一颗又一颗沉睡的种子,用知识回报知识;用真心感动真心。 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这个低调的青年并没有说什么大话,他只是轻轻地说:“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或许也是这位青年的真实写照吧。 10 我们从小到大都听过、读过太多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但那些故事大多披着梦想的外衣,反而让人迷失了自己。 如果说有什么,比十几年前一贫如洗还坚持的信念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一贫如洗的人,在生活改善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改善自己,而是去改善这个世界。
我们见过不少从小地方走出来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或许有大把机会留在大城市逃离乡村,有大把机会暂时放松享受生活,也有大把机会挥霍、迷失。也有人攀上了更高的顶峰,握着红酒,对自己以前的苦难谈笑风生。 但这个世界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从苦难中来,再回到苦难中去改变它。 我明白这个世界有多冷漠,这样的善良就有多珍贵。 例如从乡村走出来的刘秀祥,选择了一条这样的路:回到乡村当老师,用余生去帮助像他一样出身困苦绝望的孩子,把希望和爱护传递给被社会遗忘的底层。
我追过无数令人唏嘘的励志新闻后续,但这是最令我敬佩和感动的结局。 希望我们心存善良,不惧生活苦难,用真心去温暖这个冷漠的世界。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