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大明星”,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完全不影响师生们的热情。 “明星”一下车,就受到全校师生的簇拥。
随之而来的,是师生挥舞的手机亮光,还有高声呐喊: “南山风骨,国士无双!” 没错,他就是“80后鲜肉”——钟南山。
面对如此热情的接待,钟老一扫疲态,十分开心。 不仅大方分享了自己领取“共和国勋章”的感受; 还谈及了领奖的有趣细节: “走上红地毯去领奖的时候,我就走得快一点, 故意想要展现自己还没老,还能干点事。” 他还表示,未来想要搭建更好的平台,为中国抗疫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听到这里,师生们都沸腾了,纷纷热烈鼓掌。 而面对年轻的医学生,他也深情寄语: “希望同学们不但有要求,也要有追求; 不但要有志气,还要争气; 不但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 听到钟老的这番话,令人思绪万千。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些话不是一时兴起, 而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践行的准则和真理。 那么,“南山精神”是怎么来的呢? 蔡元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从钟南山的人生经历来看: 他在医学上的严谨和专注、思想上的格局,甚至是对人生的追求, 其实都离不开钟家的家庭教育和传承。
说起“南山精神”,不得不提起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 钟世藩,1901年出生在厦门,从小是孤儿,和叔叔一起长大。 在学习上,他十分聪明,也懂得刻苦。 中学时,因为成绩优异,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当时学校只有40人的招生名额,可想考试难度之大。 更令人惊讶的是,学校还采取了淘汰制。 一个班40个学生,最后只留下了8名学生,而其中,就有钟世藩。 后来,他又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儿科专家。 1936年,钟世藩与妻子廖月琴在南京中央医院,喜得贵子。 由于医院坐落在钟山南面,父亲给儿子取名:钟南山。 希望孩子像大山一样茁壮成长,即使经历风雨,还能岿然屹立。 母亲一听名字很有气势,便欣然同意。 可谁也想不到,名字“沉稳”的小南山,现实中却没少让父母操心。
小南山6岁时,开始上小学。 然而,他的贪玩和调皮,却总是让父亲头疼不已。 钟世藩每天忙碌完工作,回到家还要辅导南山做功课。 没坐一会儿,他就借口要尿尿,然后溜之大吉……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逃学,乱花父母的钱。 因为学校提供伙食,所以每个家长都要交伙食费。 可南山却把母亲的钱拿去买别的东西吃。 后来学期快结束时,母亲问他: 你给学校交钱后,伙食费有没有剩啊? 小南山怕露馅,就搪塞母亲:你去学校问吧。 谁知道,母亲真的带着他去学校问。 快到校门口时,南山觉得瞒不住了,只好坦白: 饭钱我没交,都买零食吃了。
母亲见完老师后,并没有过多苛责,只是说了一句: 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表现。 就连一向寡言的钟世藩,也只说了一句话: 你自己想一想,这样是不是不诚实? 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却让年幼的南山羞愧不已。
撒谎这件事,是得到了教训,但他的调皮本性,还是经常惹出麻烦。 由于小时候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南山长到十几岁时,突然想要“报仇”。 一次,他约了“敌人”到竹林决战。 可钟南山的同学,却把这个周密的计划,透露给了钟父。 钟世藩知道后,严厉警告他: 你明天一天都待在家,否则,就不要认我这个父亲! 南山听了,自然吓得不敢出去,可临阵脱逃又不是他的作风。 他想了很多方法,但最后这件事还是因为父亲阻拦,不了了之。 在培养孩子的性格方面,钟世藩多以严厉的态度,来教导小南山。 而在学业上,钟世藩则换了一种方法…… 因为调皮、贪玩,钟南山的学业也一直落后别人。 甚至还因此在小学四年级时,留过级。 但父母也没说什么,反而比较关心他的身体素质。 还经常鼓励他去锻炼身体,这也为日后的他养成了运动的习惯。 至于他学医,也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才产生了兴趣。 父亲是儿科大夫,所以家里头经常有亲戚、邻居带着孩子来看病。 最令南山触动的是: 每次病人好了,来感激父亲时,父亲总是最开心的。 他发现做医生不仅真正帮助了别人,还受人尊重。
学医的心,在他14岁那年开始生根发芽。 当时刚解放,经费、吃饭都很难,更何谈做研究。 可父亲却在自家天台上盖了个棚子,作为实验室。 还自己花钱买了很多小白鼠。 每天在“实验室”解剖老鼠,做病毒研究。 忙的时候,还叫钟南山帮忙喂老鼠。 令人欣慰的是,南山那颗浮躁的心,竟变得沉稳下来。 慢慢的,他的成绩不断提高,甚至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好学生。 就连体育成绩也尤为突出。 念大学时,他被抽调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1959年,全运会预选赛,他以54秒2,打破了54秒6的男子400米中栏全国纪录。
作为学校的骄傲,北京医学院还专门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 比赛结束后,北京体委提出:希望他留在体队。 钟南山和父亲商量了好久,父亲给出了一个建议: 学医吧,不仅自己身体好,还能帮助人,给他们健康。 钟南山也同意父亲的看法,于是坚决扎进了学医的道路。 在学医的过程里,父亲也给了钟南山不少教诲。 一次,钟南山在农村看到一个尿血的孩子。 回家后,和父亲讨论起治疗肾结核的方法。 没想父亲反问他: 你怎么知道是肾结核? 尿血的情况有很多种,肾结核会尿血,但不代表尿血就是肾结核。
这番话,让钟南山记忆犹新。 “说话一定要有证据。”这句话成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句座右铭。 日后,他在讲课时,也践行着父亲的严谨: “为了让一个观点有理有据,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发挥,更不能人云亦云。” 令钟南山一生信奉的,还有父亲的另一句话: “一个人要能够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东西,才算没有白活。” 钟世藩74岁时,为了留下点什么,开始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每天,他都是图书馆最早到的,又是最晚离开的。 因为双眼有复视,看东西有重影,他常常需要捂着一只眼睛写字。 钟南山看了很心疼,劝他: 爸,你这么辛苦,不要写了吧。 谁知道钟世藩很生气: 不写让我干嘛,等死吗? 这件事给了钟南山很大的震撼,原来父亲是真的有所追求。 当时,中山医学院的一个温医生也被钟世藩所感动。 主动提出帮其抄写手稿,历时三年,这本书终于得以顺利出版。 出版后,他拿了3000元的稿费。 然而, 他却把1500元给了温医生,又拿出1000元给了帮他查找资料的人。 剩下500元,他全部买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送给了别人。 一分钱,也没有留给自己。
钟世藩这种为医学贡献的精神,即使到临终都在体现。 去世前一天,他还给钟南山讲解病毒实验。 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但还是从容镇定地吩咐儿子: “找人弄来电磁铁,准备做下一步的实验……” 钟世藩虽然一生寡言,但却一直对儿子循循善诱。 在读书、从医、为人处世方面,不断影响着钟南山。 如果说,钟世藩对钟南山的教育,是严厉的鞭策; 那么,母亲廖月琴对其的教育,则是宽容的守护。 廖玉琴,出生于1911年,与丈夫钟世藩是厦门同乡。 她的父亲是行商的,家境殷实,没有什么经济烦恼。 上学时,她考上的是北平协和医学院,读的是高级护理专业。 毕业后没多久,就和钟世藩结了婚。
后来,又被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 回国后,曾当过护校校长,工作极其认真。 在计划筹建华南肿瘤医院时,她又被调到该院当副院长。 这样一个“女强人”,在钟南山的心里,却是一个温柔的淑女。 她有着好看的双眼皮,总是面带微笑。 回忆起母亲,钟南山印象很深刻的是: 母亲喜欢听我讲话,我讲的时候,她总是仔细听我讲的内容。 即使是表达批评或者给建议的时候,也不会直截了当地指出。 而是通过婉转的方式告诉我。
在钟南山的学习上,母亲也多以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 上小学时,钟南山厌学,成绩不好,还留过级。 一次,他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母亲得知后,开心地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那一刻,他觉得终于有人挖掘了自己的亮点。 有了自尊心,他便愿意努力读书了。 除了鼓励,母亲也总是信守承诺。 六年级时,钟南山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很羡慕。 母亲就对他说: 小学毕业时,你要是考到前5,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 1949年,他所读的岭南大学附小,没有举行毕业考试。 学校只是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 而小南山的成绩是第二名。 但他不敢跟妈妈说,因为严格来说,这不是考试。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母亲还是按约定买了自行车。 即使那年因为通货膨胀,家里经济十分困难。 后来,钟南山回忆起这件事,说到: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 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 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图:与父亲钟世藩、母亲廖月琴、妹妹钟黔君在一起 此外,母亲的同情心,也格外让钟南山印象深刻。 钟世藩有一段时间,为了进行病毒研究, 曾自己花钱买了三四百只小白鼠,在自家天台做实验。 当时的小南山,很喜欢看小白鼠。 可是观察久了,他就发现: 小白鼠都是很自私的,从来是自己吃东西,不懂得分享给同伴。 于是,在小白鼠吃东西的时候,他就经常拿东西逗它们。 母亲同情小动物,就告诉南山不要伤害它们。 自那以后,钟南山就对小动物有了爱护、同情的意识,长大后也是一样。 还有一次,中学毕业时,南山有个同学家里很困难。 明明考上了北大的物理系,却没有钱去北京。 南山把这事告诉过母亲,当时她只是说: 我们家也很难,你读书也要准备很多钱…… 可没几天,妈妈却拿出10块钱,让南山转交给同学。 10块钱,在现在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1000块,这对他们那个年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这件事让钟南山感触很深。 母亲54岁时,患过一次心肌梗塞。 住院时,她并没有告诉在北京上大学的钟南山。
等到他放假回到广州,才立刻去医院看望母亲。 谁知道,这一相见,却是诀别。 钟南山自然是难过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廖月琴虽然去世了,但她和钟世藩身上的品质,却早已深深刻入了儿子的心里。 钟南山从父母身上秉承优良的品质后,也没忘继续传承给儿子——钟惟德。 小时候的钟惟德,就像和父亲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调皮、贪玩、经常逃课和打架,还常常被老师投诉。 然而,钟南山并没有批评他。 相反的,还不断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多帮助别人。 因为建立了荣誉感和自尊心,钟惟德也开始热爱起学习。 后来也不辜负父亲期望, 成为了一名医生。
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钟惟德面临一个选择: 去不去父亲任院长的广州医学院工作? 思考过后,他选择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那里成为了泌尿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 当被问及为什么时,他回答: 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不仅是钟南山的儿子,更是钟惟德。 有人曾问他,好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他回答: 首先要有好的医德医风,要能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当然,更要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疗基础和广泛的知识。
那么,他本人做得怎么样呢? 有个记者在跟拍钟惟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 每周六,他都会去到一个农村—— 距离广州市区不到一百公里的竹三村。 在那里,他为贫困的村民们义诊。 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来这里? 他回答: 最初,是因为有一个药物经济学的课题,要在这里开展。 他每周六,都回来这里为前列腺增生、小便不通的人看病。 用医院的方法治疗,观察疗效。 “课题完成了吗?” “完成了,还得了广东科学进步奖。” “那为什么还来?” “村民信任我,促使我有一种责任心,同时还能帮助到他人。” 其实,钟惟德一开始来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 在给病人看过病后,他开了药,让村民去买。 可村民却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钟惟德还以为病人不信任他的医术。 结果村民一句“我没有钱”,让他大为诧异。 一筐青豆5、6元的价格,让他了解了这里的贫困程度。 为了让村民看得起病,他花了5年研究“药物疗效与成本”的分析。 终于在治疗前列腺炎上,取得了突破。 原本每周近100元的药费,降低到了10元以下。 这一突破,让6000多名病人受惠,一年减少了药费4000多元。 不仅如此,在他看病的诊所里,他不但不收挂号费, 药费也只收诊所三天的药费10到15元。
这样一来,村民对钟惟德的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其实,他的这一举动,也是传承于祖父和父亲的教导: “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 还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钟惟德有一位1994年就跟着他的病人。 每次来看病,钟惟德都要为他准备一条干净的裤子。 “因为他大小便失禁,从老远来捂着难受……” 对他们钟家几代人来说,换位思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说到底,钟家传承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钟南山曾在电视上喊话晚辈: 钟惟德、钟惟月、我的孙子孙女,你们要记得钟家的优良传统。 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实在。 只要两条达到,你们就会不断取得进步,而且会取得比我们更多的成绩。 我想,就是钟家一直在传承的一种精神。 因为有执着的追求,钟世藩在学术上不断有新的造诣。 去世前还靠着“绵薄之力”,为世人留下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钟南山为了进行呼吸疾病医学研究,84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医学界; 钟维德为了让穷困的人看得起病,花时5年对药物成本进行研究…… 因为有严谨的办事态度,祖孙三人也遵循一个真理: 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摆出事实依据。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格局、思想上的传承,也不断让后辈受益。 你可能会问,这种精神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有两个意义。 第一个,就是记住这种精神背后的人。 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 某个国际品牌签约了曾经漏税8亿的范冰冰为品牌代言人。 而评论底下,支持的人竟然不在少数。 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怕: 一边是漏税逃税超8亿的女星,一边是为国家学术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 而前者受到的关注和支持,竟然高于后者。
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值得被我们记住呢? 毫无疑问的,我希望像钟南山这样的学者和人才,可以受到更多关注。 这样的人,理应被更多的中国人记住!
第二个意义,就是把这种精神传播出去。 所谓的“钟家精神”,其实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这种精神传播出去。 为什么我们总会觉得,网络时代充满了戾气? 我想,就是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却忽略了真正需要分享和传播的精神和榜样。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钟家精神”可以广泛地流传下来。 这不仅是利益他人,更是利益我们自己。 就像钟世藩说的: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么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参考资料:1、《钟南山传》《钟南山-医者仁心》《谢谢了,我的家》:钟南山2、《穷人的医生钟惟德》3、《人民日报》:小伙用泥巴雕塑钟南山肖像4、《南方视频》:钟南山顽皮分享“走红毯”感受5、《中国新闻网》:广州医科大师生点亮手机欢迎钟南山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钟惟德:让穷人看得起病7、一门“医三代”听钟南山之子亲述祖孙三代传承故事 作者简介:Jenny乔,Jenny乔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著有畅销书:《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愿你盛得下悲伤,也输得出力量》。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