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维来源|良大师 ID liang_da_shi 前天,我遇到一位旧友,以前的客户。 大概10年前,他开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生意很火爆,一年净利益大概300多万。 我去拜访他。他意气风发,唾液横飞地给我描绘着自己的愿景。 但是,我发现他的思路,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业务员面见客户。不但养了很多人,而且成交效率还很低。 我告诉他,我们现在很多业务,都已经是通过电话销售来完成了。业务人员和客户,根本不用见面,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 而且,根据我的判断,随着信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接受这种模式。甚至一部分客户,还会在网上完成交易。 从这个趋势来看,他们应该探索一下“线上”业务。 比如建立一个比价平台,让客户在上面,及时地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价格,然后再下单。 他闪烁着大眼睛,看了我半天后,说:“你说的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客户都是需要和业务员见面的,不然解决不了信任问题。我问了身边好几个客户,他们都需要直接见到业务员,才肯签单”。 后来,他坚持自己的预判,经营了3年,倒闭了。 现在半退休状态。还好,以前有一套房,一个月收租6000多,勉强度日。 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手下,自己出来干,也成立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 只是,一开始就研究线上模式,前期异常艰难......不过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估值10亿。 你看,冰火两条路,往往就是在某个岔路口决定的。
你可能觉得那个老板太刻板,竟然洞察不到互联网的趋势。 这种评价,其实是一种“倒后镜视角”。站在10年前的十字路口,谁能保证自己能看清趋势? 而且,他经营的热火朝天。这让他不自然地找支持自己的理由。 是啊,一张保单少则3000,多则1万。客户要见到真人来服务,肯定是刚需。而那些反面的、有争议的观点,则被自动过滤掉了。 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作:“路径依赖”。如果你对商业比较了解,就会发现,很多企业都死于“路径依赖”。 从这点来看,企业也有自己的“舒适区”。躺赢久了,就会一直想躺下去。 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说:“平安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这句话的本意,就是为了预防“舒适区效应”。 你大概想象不到,已经年过60的马总,对时代是多么的敏感。我和他一起开会时, 但凡市场上有什么新的科技产品,他几乎都已经了解过了。 后来才知道,他有个30人的团队。什么事情都不干,只是收集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他们的触角,遍及华尔街、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每周这个团队都会形成一份报告,整理相关信息,向马总汇报。 平安在战略上,也是各种折腾。你可能不知道,平安搞过类似微信的产品、搞过类似淘宝的产品、搞过AI、搞过很多互联网产品...... 当然,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如果有一个搞成了,那会将平安带入到一个新的境地。 这也是我佩服马总的地方。他总是在不停地扩大现有的边界,生怕掉入舒适区的陷阱。
实际上,个体和企业是一样的。你必须拿出一部分精力,来探索新的边界。不然,电光火石之间,你已经被时代甩到身后。 当然,这不是让你没有重点,完全放弃原有的优势。但是,你必须抽出20%的时间,来扩展新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不要轻易否定,你不理解或者不支持的东西。时代在变,对错,也永远是不确定的。 就说文章开始说的那个老板,他手下准备出来创业时,两人闹得很不愉快,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老板拿点钱出来,当成投资人,支持那名员工,现在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所以,很多东西的底层是通的。故步自封的人,最容易被时代淘汰。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总将这个特性,当成是优点,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坚持己见。 最可悲的,就是这一点了。
来源:良大师 ID liang_da_shi 花猫説自媒体平台经授权发布,本文图片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