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菲
来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转述师:查谦
坦率的说,我不但敏锐,而且还是急脾气,同时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弱。
所以,在过去一些年里,我的情绪时常跌宕起伏,有时一天之内就能做个“过山车”。
可以说,我在曾经那些年里深深受过情绪之苦。
后来我意识到:负面情绪带给我的不仅是心情的低落,还让我不知不觉沉溺其中,无法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这种情况让我非常担心:
这种担心如影随形,让我下定决心要彻底地解决情绪问题。
找答案的过程非常漫长,也很曲折,但幸运的是,我最后找到了一套非常有效的与情绪相处的方法。
随着时间积累,这些方法也慢慢变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并重新塑造着我、改变着我,让我发生了很多非常好的变化。
这就是今天这篇文章中我想跟大家聊的话题 - 情绪。
相信你一定听到过“我们总是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这句话。
为什么?
每当在外面受气,在工作中受委屈后,我们都会暂时将自己的情绪压抑下来,但其实,它并未消失也没有被解决。
回到家后,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只要遇到一丁点儿烦心事,就会像爆竹一样被点着,而受害者往往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就是家人。
这就是情绪的宣泄,一种错误的处理情绪方式,而我们宣泄情绪的主要对象往往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宣泄情绪看似有效,毕竟对情绪的宣泄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瞬间的舒服。但其实,它却是一剂慢性毒药,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
· 无法正视并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
· 严重影响亲密关系或人际关系
· 下一次更容易爆发
所以,常常宣泄情绪会将我们带入恶性循环的泥潭、不断重复、相互叠加、无法解决 - 在A处生气,对B发泄。
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但A处的情绪和问题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对B也会心怀愧疚,而且与B的关系也会在逐渐积累下越来越糟,并最终失去亲近的人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发泄情绪,我们还喜欢控制情绪。
但是,情绪真能被控制吗?
在《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作者严肃的告诉我们:
作为情绪、感性的“大象”如果真的想要什么,那么作为理性的“骑象人”是一定斗不过的。
只有在二者意见相同,或“大象”(情绪、感性)自己没有什么欲望的时候,“骑象人”(理性)才能指挥得动大象。
可见,控制情绪不但极其困难,而且也几乎不可能。
而我们所说的控制,代表的其实是压抑。
但是,有一件事你要知道:凡是被控制的,终有一日会爆发。
这句话是我探索多年后总结出的一个底层逻辑,它不仅适用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也同样适用我们与自己情绪的关系、与自己内心欲望及渴望的关系……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如果暂时没有看到反抗,或者关系还在维持,那它也是在悄无声息的酝酿中,终有一日会爆发出来。
每个人就像是个大瓶子。
在刚结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瓶子可能还是空的。当我们一次次遇到事情,产生了一次次的负面情绪后,这些“水”,就被装入了瓶子。
当瓶子还有空间时,水不会溢出来。
但是,水总有一天会装满瓶子,然后水就溢出来了,甚至会带来瓶子的爆裂。
如果有一天你的情绪到了这种地步,你接下来的生活状态会怎么样?
· 第一种状态:从那天开始,在你的生活里,遇到的事不论大事小事,你都会动不动就发火,你变得一点包容心都没有了。于是,你身边的人会说,你怎么连一点包容心都没有,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至于跟我发火吗?
· 第二种状态: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爆发一次,就像发神经病一样。
· 第三种状态:这个水还在,也不爆发,也没溢出来,但它没有凭空消失,它依旧存在于你的身体里。然后,它可能会攻击你的肝,你的胃,引起你的生理不适或疾病。
这就是长期控制情绪所带来的三种可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宣泄也不行,控制也不行,那我到底应该怎么管理我的情绪啊?
不去宣泄,也不控制,我们要做的是: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可怎么相处呢?
相处第一步就是觉知:你要觉知你的情绪,而且越敏锐越精微就越好。
回顾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反应模式,可能你很快就会发现:当被老板批评时,我们会立即陷入愤怒或焦虑;当被女朋友责备时,我们会马上变得郁闷;当把一件事做砸了时,我们会立刻责备自己。
为什么?
因为这些反应都是我们的“自动导航”模式,是人类在最初进化时为了保护生存而做出的“出厂设置”。
这种“自动导航”模式会让我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必然的快速反应,比如愤怒、比如内疚。
这就像是开车时启动的自动导航系统,这时无需思考,也无需感受,自动导航系统说让往哪儿转,我们就会往哪儿转。
就这样,我们完全被“自动导航系统”控制了。它让我们跟着情绪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任由摆布。
怎么办呢?
这时,我们要关闭“自动导航模式”,进入“自我选择模式” - 不论向右还是向左,最终都得由我们说了算。
如何做到呢?
做到的关键就是“觉知”。
觉知是与情绪相处的最关键一步,它说的是我们要从“自我”中抽身出来,成为一名旁观者,然后再来观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
这里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当事人,一种是旁观者。如果你一直处于“当事人”的视角中,你就是在“自动导航模式”里;但假如你能及时跳脱出来,抽离出来,从“当事人”视角进入“旁观者”视角,你就能够清晰的、客观的、毫无遗漏的看到正发生在“当事人”,也就是自己身上的一切。
这时,你能观察到自己情绪的微妙变化,观察到自己每一次不经意间升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观察到它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它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而这种觉知最终会将我们带入“自我选择模式”。
但凡是能够清晰觉知到的情绪状态,大多都能自然而然的消失。
比如:我天生急脾气,拿到一项工作,就想立刻完成,如果不能马上完成就会着急,对待团队也常常如此。
这就是一种情绪特征(比情绪状态更稳定和持久的特征),好在因为这几年的刻意训练,我的觉知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
所以,现在每次着急的时候,大多数我都能意识到。而当意识到的时候,我这种着急的情绪和状态就会慢慢地消失。
觉知之后,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虽然变弱了,但依然没有消失,你就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干预。关于情绪有非常多值得一讲的内容,但因篇幅有限,这里就讲一个最容易做到的:ABC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什么是ABC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比如:
早上你在高速上堵车堵了一个半小时,导致你没法给公司会议做准备,你特别生气地抱怨说,“我这一天都被堵车给毁了!”
因为堵车耽误了会议这件事,让你这一整天都陷入了十分差劲的心情里。
这里,A代表的是堵车一个半小时这件事。B代表的是你对堵车这件事的看法,也就是“我这一天都被毁了”。C代表的是由此而来的你的情绪 - 生气以及十分差劲的情绪。
这就是A - B - C的过程。
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极端反应是由A(也就是外界的人或事)直接导致的。换句话说,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有这样一个错误假设:只要外界发生了这样的事或是遇到了这样的人,我就一定会产生......的情绪。
但其实,让你情绪差劲(C)的原因并不是堵车(A),而是你对堵车这件事以及它带来的影响的看法(B)。
所以,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A),如果你对它的看法(B)能够变化,你最终的情绪(C)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堵车这件事,假如你是这样想的:堵车是很影响心情,但如果将它看做一种常态,就不会那么生气了,至少不会因此“毁了一天”。
而当你的情绪不再受影响后,你也就能聚焦解决开会这件事了。
这就是ABC的情绪原理。
可见,你的情绪(C)并不是由事件或人(A)直接导致,而是由你对这件事的看法(B)所导致。当你对一件事或一个人有不同认识时,你对这件事或这个人的看法就会变化,从而影响到你的感受和行为,以及一系列的决策和选择。
所以,在你无法改变事和人的时候,改变你自己的看法吧!
情绪是个大话题,可以谈的内容非常多。但不论谈什么,最重要的是讲出来的东西要真的有用,能够落地并看到效果。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希望对你和你身边的人都有用。
作者:艾菲,深度思考力畅销书《直击本质》作者,高管教练、全球认证优势教练、资深个人成长教练,前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关注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聚焦“思维跃迁”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活出你的蓬勃人生。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