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不把长征放在尾条了,无论在世界军事史还是中国国运史的任何维度,一万字的四渡赤水都值得一个头条 翻开2020年的历史书,我们会觉得1935年的1月15日,真是个光明而祥和的日子。因为遵义会议当天召开,确定了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地位,为后来的胜利与如今的国运打下基础。但如果将历史长镜头回拉85年,1935年1月15日,用诈城计策刚刚进入遵义县城的三万红军,并不觉得这一天有多大意义。只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打打逃逃,军内各种行军路线在传播,中央红军从士兵到基层指战员,都迫切要求党中央与中革军委给出明确的前行方向。1月15日,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以及负责前敌指挥的军团军政长官,准备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官邸被中央红军用来开会,黔军师长柏辉章当然不会闲着。不仅他没闲着,蒋介石针对遵义的包围网也越收越紧。蒋介石首先安排的是嫡系中央军薛岳部下周浑元、吴奇伟各率领2个纵队,合计8个师,尾随中央红军,占领贵阳,息烽等军事重镇,沿遵义县城西南向北进攻。第二路,蒋介石命令湘军的刘建旭率领四个师,布防乌江东岸,与中央红军红五师,隔江对峙。防止红军向东转移。蒋介石部署的这两路军队主要是围困,主攻的任务交给贵州军阀王家烈。王家烈在中央红军初进贵州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被中央红军在毛泽东路线下轻易地占领了遵义以及黔北广大土地。这次,王家烈也赌上了黔军的所有班底。他命令蒋在珍从遵义的东南部瓮安,余庆向北进攻。王家烈命令官邸被占的柏辉章,何知重的黔军从息烽往北,控制赤水河上游,将遵义的西面和南面彻底围死。川军军阀刘湘也没闲着,他组建川南剿匪总司令部,在四川与贵州的边界,布置十几个旅,防止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川军在边界布防后,三个旅南下,支援黔军,共同布防赤水县。蒋介石觉得这样的铁桶阵还不够保险,他继续下令粤军,和桂军主力,不远千里从南部进入贵州境内,两大军阀的作战任务,居然只是堵死遵义的东南一个角。最后,蒋介石命令云南军阀龙云,将滇军主力放到云南贵州交界处设防,阻止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的路线。同时要求滇军三个师,向东推进,压缩中央红军的控制地盘。所有的这些军事布置,都在1935年1月中旬部署到位。同样是在1935年1月15日,追剿军总司令,湘军军阀何健,下令所有围剿部队,向遵义发动总攻。此时,中央红军在遵义的战力,累计3万,国民党围困军队,合计40万。总攻开始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刚刚召开,因为要应对国军的围剿所以指战员们白天指挥军事,晚上开会,会议上的争论,远比历史书上,轻描淡写几句话,要激烈的多。连续的争论与思想统一,使得遵义会议连开三个晚上。这次会议的第一个争议,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道路的确立。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有的会议与决议,必须报经共产国际批准,才能生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以来,中共中央已经没有电台能够与共产国际联络上,中国共产党,前路怎么走,终于可以自己做一次主了!遵义会议参会人员有二十人,我就不展开了,详情大家可以看《伟人的长征|(二)》。这里主要谈谈重要人物的表态与站队,对后续路线及战局的影响。首先,此次会议的议程先由博古做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总报告,报告中,强调敌人强大,不承认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强调下层军官在军事执行中的错误。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主动承担军事三人团的诸多指挥失误,不再维护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威。周恩来的发言以自我批评为主,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则措辞激烈,严厉的批驳博古报告,直接提出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随后,毛泽东做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也就是说,毛泽东不仅是提出问题,同时也提供解决的答案,接着,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大多数批判李德博古,支持毛泽东路线。这次扩大会议,最大的不同,是增强了前方指战员的话语权,红军湘江血战后,减员到三万,除了中央直属纵队,主力只剩下红一,红三,红五,红九四个军团。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红五军团军团长在前线作战,政委李卓然参会。会议第一天,彭德怀,杨尚昆发表了支持毛泽东路线的简短发言,就到前线指挥第五师,与赶着杀回遵义的柏辉章部队激战。会议第二天,朱德,聂荣臻,刘伯承等军事指战员都发言支持毛泽东军事路线,批驳李德纸上谈兵的军事指挥风格。毛泽东路线支持者较多,但也不是无人反对。当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凯丰,就坚定的支持博古,李德。凯丰放到现在,就是坚定的“死认学历派”。他支持李德,反对毛泽东,只因为毛泽东的军事智慧是从人民中来,而李德是苏联伏龙芝军事院校的高材生。凯丰直接在会议上讥讽毛泽东:“你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并不高明,你只会翻翻孙子兵法,看看三国演义,根本比不上伏龙芝学院的高材生李德。”毛泽东直接回怼:“我只看过三国演义,没看过孙子兵法。”至于李德,先不说伏龙芝军事院校毕业高材生为什么没去战场,而是到中国当特工。就算他军事理论再棒,那也是苏联的大集团军事作战能力,不是领导工农红军,七八万人,三四万枪的队伍。会议最终的决议,是取消了博古李德周恩来的军事三人团,军事由朱德周恩来负责,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共中央常委,协助周恩来决断军事问题。遵义会议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军事路线,但是职务上,他只是顶替了项英留在苏区打游击后,空出来的常委位置,没有军事负责人的决议和党内任命。在不断失败,不断转移的军事路途中,一场会议的非任命军事领导人,是很不稳定的,很有可能在后面的行军中,因为战局不顺利,再次坐冷板凳。所以持续战争中的军事领导人,绝不是会议选出来的,而是一场场军事胜利检验并认可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很快就遇到了检验他军事领导才能的时刻。1月15号开始,急着返回遵义官邸的柏辉章进攻异常凶猛。17号,遵义会议结束,除了确定了新的军事领导人,同时确定了新的军事路线。北上入川,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因为此时,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徐向前指挥下,是全国发展最为磅礴的红军武装。北上计划确定后,1月18号,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北撤,柏辉章挺进到遵义城下。中央红军直属纵队,1月19号,开始撤出遵义,执行北进计划。这一时期的军事战略,与蒋介石的围堵军几乎是明牌,阳谋。在中央红军周边,只有湘西的红2/6军团,以及四川北部的红四方面军。因为红2/6军团的会师方案,早就否了,中央红军只有进入四川一个战略。四川的刘湘已经被川北的徐向前逼得满头包,所以再也无法忍受川南再进入一股红军了,所以他拿出了川军的所有本钱。中央红军要入川,有两条路,从地理上金沙江,赤水河,以及已经被强渡的乌江是三条南北走向的大江。中央红军的第一方案,直接北向,渡长江进入四川,这是不需要渡过赤水河的。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为先锋,进攻赤水县城。因为赤水县城在先期不居中,不仅有黔军,还有刘湘派出来的三个旅,红一军团,激战两天,打不下赤水县城。中央红军的大部队由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已经跟着到了土城,发现前路赤水县城被堵。而此时,中央二局(情报局)截获川军密电,说是郭勋祺带着四个团六千多人,从四川绕到中央红军背后,要和赤水的川军,前后夹击,消灭红军主力。中央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开始紧急商议对策,毛泽东是运动战,迂回战的老行家。如今看到川军劳师远征,军力不强,而土城地形多山,特别适合打伏击。中央红军此时一直在被敌人追着打,如果一场伏击,将后面的爪牙斩断,红军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选择合适机会渡江进入四川。郭勋祺部队赶到土城后,1月28日晨5时,土城战役打响。彭德怀、董振堂分率红三、五军团在青杠坡首先向郭勋祺部队发起攻击,战役随之展开。川军占据南部更高地形拼命抵抗。经过连续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伏击战,打成消耗战,确实大出中央军委预料,因为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打得有声有色,所以中央红军判断川军战力不强。而激战一番后,红军才发现情报有误,郭勋祺部队不是4个团6000人,而是6个团10000余人。而且郭勋祺是刘湘手下第一猛将,郭勋祺部队战力在川军中数一数二。两个军团拿不下郭勋祺部队,中央军委只能命令北攻赤水县城的第一军团回援。至此,林彪,聂荣臻参战。而在土城,此时驻扎了中共中央的所有领导。使得这一仗是我军历史上,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恶战。包括: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一任总理周恩来,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杨尚昆,七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以及陈赓、宋任穷等200名将军都参加了战斗。战斗最紧张时刻,朱德亲自冲到最前线指挥战斗,最后时刻,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直属纵队的干部团杀上前线,这已经是中央军委的最后家底。最终,稳住了战局,毛泽东下令,主动脱离战场,发起运动战。这里,必须单独讲讲郭勋祺,他是差点拿下整个红军中央的川军猛将,也是后来出川抗日的川军名将。就在最近引起非议的抗战雷剧里,战场抽雪茄,喝咖啡的郭勋魁,历史原型就是他。而剧情中,说主角王云山与川军郭勋祺有血债,就是指的土城一战,王云山的原型是我军开国上将王近山,他就是随着陈赓的干部团,在土城一战,拼光了战友,才和郭勋祺结下死仇。而《雷霆战将》之所以叫做《亮剑三》,就是因为王云山和李云龙的原型,都是开国上将王近山,而李云龙话语里很嚣张,一见面就秒怂的旅长,原型就是土城战役最后顶上去的陈赓。所以说,《雷霆战将》的初期剧本,是考察过史实的,正因为他在人物原型上贴合史实,但是喝咖啡,抽雪茄,住别墅,女兵高跟鞋,短裙等行为才变得尤为不可忍。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纯虚构的抗战神剧留了下来,这个“有原型”“有史实”的抗战雷剧被毙了。你把郭勋祺描绘成这个鬼样子,那历史上那些和他打成平手的元帅和开国上将们怎么想?说回正题,伏击战的优势是出其不意,可是打成了与川军王牌的正面消耗战,那中央军委就必须改变策略了。中央红军放弃了直接北上过江进入四川的计划,突然渡过赤水河,暂时摆脱了东侧和北侧的包围圈。新的战略是,继续向东,然后向北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这原本就是遵义会议,决定北上入川,会师红四方面军的第二线路。要实现渡过金沙江的计划,就必须拿下金沙江边的军事重镇叙永。此时,土城之战没能拿下的弊端显示出来,无论是战斗疲态,还是士气,红军都无法进行大型攻坚战,结果叙永打了,打不下来。叙永打不下来,北上金沙江的第二计划又泡汤了,红军只能向西南,川黔边境的山区行军,那里围剿的敌人较为薄弱。中央红军向川黔边境的扎西进发,而国军围剿部队,再次在扎西周围,形成新的铁桶阵。川军整体西移,堵住长江。云南滇军,自北向南,组建横江防线,堵住金沙江。南面和东南方向,滇军和薛岳部队,层层缩小包围圈。黔军则守住赤水河,防止我军回头。(在王家烈的认知里,是不可能回头的)我军的最终战略目标是渡过金沙江,所以最先想出的计策,是向南攻击贵州云南交界的县城,诱使横江防线的滇军南下增援,空出金沙江的渡江通道。这一招围魏救赵,可以说把古兵法玩得666,可惜滇军清楚地明白,红军急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根本不会去他们的老家云南,所以龟缩不出,横江防线,纹丝不动。此时中央红军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中,铁桶碉堡阵玩得很熟练,所以此时让滇军堵着横江防线不动,北边的川军从北往南压缩中央红军。薛岳和桂军粤军,从南向北,压缩中央红军,包围圈越缩越窄。此时中央红军面对新的战略抉择。北面的川军打过了,打不赢。西面的滇军龟缩不出,没法打,南面是薛岳的中央军主力,军力武器都没法硬拼。毛泽东盯着地图,四面一圈,唯有东边的王家烈的黔军适合送人头。王家烈的黔军,此时就占领着红军刚刚离开的遵义以及土城。神奇的是,王家烈此时一共只有六个团。王家烈驻守土城的军队,早就被红军打残了,红军土城战役没拿下,只是没打赢川军的郭勋祺而已。至于统领贵州一省,黔军第一军阀王家烈,为什么只剩下六个团,这就要感谢老蒋帮忙了。我在《伟人的长征》里,介绍过蒋介石对中央红军,追而不灭,就是要执行驱虎吞狼之计,利用红军,将沿途的地方军阀,两败俱伤后消灭掉。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之后,中央军主力薛岳,就以剿灭红军为名,占领了贵州首府贵阳,从后面鞭策王家烈去打遵义。最终,王家烈虽然打下了遵义,但是蒋介石以他剿匪不力为名,将其他部队都收编了,王家烈只剩下遵义的六个团。在战力上,王家烈被蒋介石削弱了,在智商上,他不可能想到,艰难渡过赤水河的中央红军会杀一个回马枪。可毛泽东,偏偏下令中央红军神转折,二渡赤水,回军土城。红军四个主力军团,安排红九军团继续在扎西打出声势,造成红军主力还在扎西的假象,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兵分三路,东渡赤水河。赤水河岸的黔军完全没预料到这样的回马枪,被瞬间秒杀,中央红军重新拿下土城。毛泽东二渡赤水,蒋介石大惊失色,立刻重新部署包围网。川军水平东移,始终卡着红军向北渡过长江的要道。川军郭勋祺,还是他的三个旅,一万人,继续由这支上次在土城差点拿下中共中央的部队,再次攻向土城。蒋介石同时命令滇军三个旅,尾随中央红军东进,在红军受阻时从背后进攻红军主力。可是王家烈的下场就摆在滇军龙云面前,你老蒋这么收割地方军阀,还想我替你卖命?红军进攻云南,滇军必出死力。要滇军远程追击?龙云嘴上答应,三个旅部队实际只出一个团,意思意思。蒋介石需要能够依靠的,还是南边薛岳的中央军两个师,北渡乌江,支援遵义。遵义的王家烈也明白,要守住遵义,就要守住桐梓,娄山关。中央红军过赤水河后,根本不在土城修整,主力红一红三军团,兵分两路,迅速围攻桐梓。王家烈的黔军本来就没有啥家底,再加上事先对红军回马枪没有准备,桐梓黔军被快速击溃。拿下了桐梓,中央红军将面临最艰苦的硬战,攻克天险娄山关。这段时间,我军持续在打胜仗,但是危机局面一点都没有缓解。我军如果拿下娄山关,就能乘势南下,重新夺回重镇遵义。可如果打不下娄山关,大军就被堵在桐梓,后面跟来的郭勋祺三个旅,蒋介石从北边重庆派下来的中央军主力,会将中央红军在无险可守的桐梓,彻底绞杀。所以这又是一场,赢则继续求生,输则集体见马克思的大战。娄山关,被称为绝世天险,因为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两边都是几乎直角的悬崖峭壁。这样的地形,简直是进攻方的坟墓。生死一线,再难也要闯,红军继续四主力一同发力,五军团九军团断后,阻挡川军郭勋祺三个旅的追击。林彪的红一军团,向北进发,顶住蒋介石从重庆调兵南下的中央军主力,攻打娄山关,交给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陈赓的中央干部团作为预备队压阵。黔军两个团钉在娄山关顶部,在山脉的后方,预备队驻守在一个叫板桥镇的小镇子。红三军团顶着黔军的火力和优势地形,往前艰难推进防线,几乎就要拿下娄山关。此时,黔军板桥镇的后院部队及时冲了上来,稳住了娄山关的防线,红三军团几乎无功而返。但实际上,我军派出了一股迂回部队,如果黔军的预备队还在板桥镇,就会与迂回部队正面交锋,胜负难料。正是因为黔军后院部队放弃了板桥镇,顶上娄山关,导致后路板桥镇,被我军迂回部队轻易占领。娄山关的黔军看到后路被抄,顿时斗志全无,丢掉了娄山关。红军以血勇与智慧并存,拿下了攻方噩梦的娄山关。这一仗意义太过重大,所以大军通过娄山关后,毛主席写诗纪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后世读此诗,只感觉胸怀宏大,气势磅礴,很少人能想到,这是在四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困中,藐视艰险的豪迈气概。拿下了娄山关,红军主力开始攻打遵义,此时被架空的王家烈,只能仓皇出逃。向南逃跑的王家烈,在路上遇到了北上增援的吴奇伟部队,吴奇伟率领的可是国军中央军两个主力师。看到吴奇伟军容鼎盛,王家烈借势反攻的心思再次活泛起来,两人合兵一处,商量趁着红军在遵义立足未稳,重新夺回遵义。在遵义城南部,有两座山峰,老鸭山,红花岗。拿下之后,地势足可以俯攻遵义城。红三军团主力抢先一步,占据两座山峰防守,干部团在后方支援,林彪的红一军团一个师,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战事开打后,我军瞬间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边缘。因为我军连续作战,战士们是疲兵,吴奇伟麾下是薛岳的直属纵队,王牌师。吴奇伟部队利用优势兵力,先一步拿下老鸭山,一旦国军王牌师站稳老鸭山地势,红军立足未稳的遵义,又会被瞬间拿下。红军又只能在四面合围下流窜。所以说,四渡赤水并不是后世宣传中那样简单的来回横跳几下,就把四十万国民党军队傻子一样甩开了,红军的敌人,也是有强大战斗力的对手,四渡赤水每一战,都是稍有差错,彻底溃败的局面。红三军团和增援的干部团,从后面顶上,全力攻击老鸭山阵地,双方形成相持,但没有拿下。危急时刻,红军法宝“战略迂回”再次发挥奇效,林彪的红一军团一个师一直游走在战场边缘机动,找准时机,迂回攻击王家烈军队侧翼。王家烈果然是“卧底级别的送人头操作”,他和王家烈是并列进军的合军模式,他侧翼被进攻之后,果断单独撤军,跑路了。王家烈跑路,就将吴奇伟的指挥部,暴露在林彪的红一军团面前。吴奇伟此时两个师的主力已经压上老鸭山,还没来得及高兴,发现自己的侧翼,被林彪的红一军团包围了。吴奇伟也是战场飞将军,丢下部队逃跑的本事比起王家烈,一点不差。他丢下自己的两个主力师,独自向南逃跑。中央军两个师本来拿下了老鸭山,面对遵义城都居高临下了,结果发现师长跑路了,他们成为弃子,于是赶紧后撤,争相下令向南逃命。林彪下令,给我追敌一百里,但实际上,吴奇伟部队向南逃出几百里,一直向南渡过乌江,才获得短暂的安全感。二渡赤水后,红军遵义战役从24~28日,历时5天,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当然,这次战役中,彭总的红三军团一直顶在正面战场,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中,居然能够歼灭国民党几万人的正规军,这场大胜,坚定了指战员对毛泽东运动战路线的信仰,而林彪能将薛岳的主力师追逃千里,也让他以后面对国军王牌时,拥有强大的心理优势。虽然红军在遵义战役中取得了歼敌几万的大胜,但是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合围的阵势没有根本改变,红军面临的战略压力依旧越来越大,蒋介石命令川军郭勋祺三个旅,沿着红军一样的路线,强攻娄山关,从北面威胁遵义。向南逃跑的吴奇伟,聚拢部队后,居然没有被蒋介石惩罚,继续从南面围攻遵义。而蒋介石将最大的希望,交给另一支中央军主力,就是从长征开始时,一直追击红军的周浑元部队,从西面主攻遵义。蒋介石的这一部书,被中央红军第二局(情报局)截获,毛泽东分析,湘军得到的命令只是死守,北边郭勋祺比中央红军主力还要少,红军只派红九军团驻守天险娄山关,他就下不来。南边的吴奇伟和西南边退守金沙的王家烈都是大军新败,很难主动攻击,我军应该选择鸭溪镇,伏击周浑元的进攻部队。这一战术本来是极好的,可是执行中人算不如天算,蒋介石觉得红军已经是瓮中之鳖,他放弃了周浑元一击毙命的战术安排,继续沿用五次围剿时证明有用的层层碉堡,不断压缩的围堵战术。红军等着伏击,周浑元龟缩不出,战场陷入僵局。我们立国后,经常说的“时间在我们这边”,可那时局势相反,最拖不起时间的是我们。战场凝滞,包围圈收缩,我军下一战怎么打,在军队内部,发生了分歧。鸭溪等着伏击周浑元的前敌指挥,林彪指出,周围都是强敌,为了打破僵局,我们可以选择长途奔袭金沙,王家烈是最弱的一股敌人,打下金沙,红军能得到补给。林彪这一段时间,战术上与彭德怀等前线将领有沟通,在当时年代,前敌指挥和中央军委意见不统一,常有的事,是军内民主的一种形式,但是后世,这段历史,颇有造反的嫌疑。林彪的军事路线,得到大多数军委领导的认同,反对的,只有毛泽东,因为他觉得,长途奔袭,捏一个软柿子,就算打下来了,对跳出包围圈,没有任何帮助。毛泽东主张,出乎敌人意料的主动攻击战力最强的周浑元部队,如果打不下来,可以从容的三渡赤水,最终为大军赢得新的战略空间。毛泽东的军事主张,是绝对的少数派,但是他连夜,单独找到周恩来沟通,根据遵义会议的决议,周恩来是红军最后军事决断的,总决策人。毛泽东说服了周恩来,继而说服了其他军委领导,留下红九军团吸引国军注意力,红军主力奇袭周浑元部队。周浑元措手不及,但是强大的战力摆在那里,在他慎重的防守下,没有吃亏,但他吓得不敢主动攻击红军,让红军主力在茅台镇,从容的三渡赤水!首先,他命令红军主力,渡河时大张旗鼓,让国军侦察机发现,确实是红军主力大部队,渡河了。渡河之后,毛泽东要求所有部队,关闭电台,实行无线电静默。将近三万的红军主力,在赤水河西岸,神秘消失了。蒋介石失去红军主力身影后,一面加紧部署包围圈向赤水河西岸集结,一面让各路部队主动出击,寻找红军主力,打接触站,寻找位置。同一时间,毛泽东派出一个团,伪装成红军主力,向古蔺县城,攻击前进,在这支部队里,给他们配备中央军委的电台,频繁发报。红军伪装主力的一个团,遭遇了古蔺县城防守的一个团,我军进攻非常凶猛,让古蔺县城的敌军,确信他们遭遇的就是红军主力。蒋介石同时接到古蔺县城报告红军主力攻城,以及情报机构侦测到红军主力电台就在古蔺附近,“红军主力”这么凶狠的攻打县城,让蒋介石觉得,这是红军在做最后的殊死一战,准备从古蔺往北,强渡长江或者金沙江,进入四川会师红四方面军。既然“看破了红军的最后一搏”,蒋介石立刻做出剿灭红军的“最后部署”。蒋介石要求:川军,继续固守古蔺,叙永到长江一线,滇军由南向北,沿赤水河向上,构建西面封锁线,周浑元,吴奇伟两大中央军主力,先在赤水河南岸驻守。在王家烈北上,接替了周浑元,吴奇伟防御之后,周浑元,吴奇伟的部队,度过赤水河,攻击红军主力。郭勋祺三个旅,继续执行尾追攻击任务,红军离开遵义,他也离开遵义,红军从茅台镇渡过赤水河,他也从茅台镇度过赤水河,原本驻守乌江防线的湘军,被蒋介石派来,接替防守遵义。蒋介石给各部队的电报中,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以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剿灭红军,是蒋介石平生夙愿,夙愿达成,他当然要亲临一线。因此在布下铁桶阵之后,蒋介石专机飞往贵阳,前线督战,誓灭我军。可惜蒋介石做梦没想到,在他的包围网往我军主力错误位置包围时,我军已经四渡赤水河,并且急速南下。我军主力沿着蒋介石包围圈,几乎平行南下,跳出了四十万大军的包围圈。我军主力跳出包围圈之后,没有立刻向北渡长江进四川,也没有向东,进湖南,会师红2/6军团,而是一路向南,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国军大军集结在赤水河西岸,乌江防线空虚时,再次强渡乌江。我军主力这次强渡乌江,不是转移,不是突围,而是兵锋直指蒋介石贵阳驻地。因此,风雨交加的夜晚,等着赤水河捷报的蒋介石,接到了“乌江防线失守”的惊悚电话。红军要来“擒贼擒王”了,蒋介石立刻电令,赤水河沿岸所有的部队,赶紧回援贵阳,保他的命要紧。中央军,滇军,川军,湘军,黔军,粤军,桂军,所有大部队一窝蜂涌向贵阳。可是毛泽东的大部队,在贵阳周边,又是一个极速漂移,突然转向向东加速转移。蒋介石立刻气笑了:我以为你毛泽东有胆量来和我正面决战,绕了这么大一圈,还是要向东跑回湖南老家,去和红2/6军团会师?蒋介石只能修改军令,四十万大军又一窝蜂的向东追击,封锁红军主力,进入湖南的道路。可是毛泽东早已经命令部队,沿着贵阳,向南再向西绕了半圈。中央红军这个完美的半圆弧,将四十万国军主力全部调到湖南的东线防守,中央红军畅通无阻的越过贵州,进入云南。云南军阀龙云欲哭无泪,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滇军家底本来就薄,只有六个旅,其中三个旅被蒋介石调到贵阳去“勤王护驾”去了。诺大的云南,龙云只有散开分布的三个师,面对中央红军三个军团的主力,除了“开门送客”,实在没有别的选择。毛总东演绎了轻步兵近现代战争史以来,最经典的运动战突围战传奇,那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下一步如何走呢?请继续追读《伟人的长征|(四)》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北风雪林」,搜索「beifengxuelin」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