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
一个人要想越过越好,一定要向内求。
人与人经历不同、遭遇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唯有练就自己强大的内心,让自己处事时越来越成熟,才能抵挡得住人生中的凄风苦雨。
不要困于他人的批评诋毁,不要满于他人的夸赞盛誉,不要非议与自己不同之人。
将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才能收获闪闪发光的人生!
不因批评而动怒
昔日寒山与拾得有这样一段问答:
寒山问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智者藐视一切讥嘲,愚者在意一切评论。
面对诽谤、诋毁,沉默是最好的回击方式。
有人说: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这门传统艺术还不知会走到哪一步。
德云社的演员有实力卖梗型、有帅气流量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德云社的相声,有些场次的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可是十年前,德云社饱受争议,演出时更是门可罗雀。
一位教授曾公开贬低郭德纲:他就是一个泡沫,没几天就完了。
很多相声界的同行认为:郭德纲的东西太过低俗,给传统文化丢脸。
还有人嘲笑郭德纲:一个吃大葱的和我们喝咖啡的总归不是一路人。
面对这些诋毁,郭德纲的微博评论从来不关,也不因此动怒生气,而是深耕于相声表演形式,不断界内闯自己的天下。
如今德云社发展得风生水起,不仅有自己的剧团,还有自己的综艺节目,有的演员甚至还出演了电视剧。
郭德纲说:有心要冤枉和栽赃你的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能找到机会倒插一刀。你只能置之不理,用实力证明自己,堵住他们的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无法让人人都喜欢。
人生在世,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甚至是非议与刁难。
面对非议,有人会失意痛苦,有人会气愤辩解,也有人清醒克制,修炼自己。
伏尔泰说:死者不在乎诽谤中伤,活人却因它怒极身亡。
与其耗时耗力为自己申辩,不如专注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不因赞美而忘形
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庸俗之人,以名利为目的,脱俗之人,以理性成就自我。
因赞誉忘形者,往往受困于名,受累于利,往往走不长远。
在盛誉之下,能淡定自若的人,更能专注自己,不懈不怠,往往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季羡林不仅以陶诗为座右铭,更是极少数面对盛誉淡然处之的人。
四十多岁,他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并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被国人称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
他著作颇丰,写作六十余载,加起来约有七八十万字。即便如此,他对自己的学术论文常觉不满意,也常认为自己的散文写的不过尔尔。
他曾多次辞谢大家对他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的称号。
面对赞美,他从未有过沾沾自喜,固步不前,相反则是以此为激励,不断在学术上砥砺前行,不倦不怠。
即使在80岁的高龄,他也每天走七八里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历经两年,他终于完成《糖史》,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两部大型《糖史》。
之后,新疆出土了《弥勒会见剧本》的残卷,他受新疆博物馆所托,将残卷译完。使得中国在国际吐火罗文研究上有了一席之地。
受到赞誉无数,却从不被名誉所累。
每一次取得成就,都能淡然面对,盛誉之下依然能反躬自省、清醒独立。
正因如此,他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
网上有句话:所谓自知之明,就是好话听三分。
赞美是对过往的表彰,面对赞誉,能保持低调谦逊,才能得常人所不能得。
不在赞美中忘乎所以,不在别人的夸奖中洋洋自得;常自省,常提升,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不因差异而不容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有格局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与自己不同,而拒绝、否定他人。
真正成熟的人,即使对方和自己立场不同,也能客观评价对方、欣赏对方。
同列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与王安石,便是这样大格局的人。
王安石是坚定不移的变法领袖,为推行新政,作风激进。苏轼眼见百姓深受改革之苦,极力反对变法。
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他们在文学上互相欣赏,惺惺相惜。
王安石曾无限感慨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苏轼曾在诗中表意,希望以后能与王安石比邻而居。
元丰初年,苏东坡卷入朋党之争,被人构陷“谤陷朝廷”,锒铛入狱,定罪候斩,满朝文武除弟弟苏辙之外,无一人敢为其求情。
此时王安石已经在老家江宁退隐,得知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呈上亲笔书信,为苏轼向神宗皇帝求情:“太平盛世,怎么能斩杀士大夫呢!”
公元1084年,苏轼去汝州赴任,途径江宁。王安石披蓑衣、戴斗笠,骑着瘦驴相见,两人在江边煮酒和诗,通宵达旦。
此后两人同游数日,畅谈甚欢。
王安石病逝后,苏轼写下《王安石赠太傅》:“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
王安石与苏轼,于文学中的相互钦佩与欣赏,于政治上的彼此宽容和理解,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亲”的典范。
刘震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界从来都不是对与错的争论,而是对与对的争论。
人与人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甚至三观不同,立场各异,都实属常见。
虽有不同,却无高下对错之分。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能以宽广的心胸包容万物。
能接纳世界的不同,才能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得更融洽。
愚者向外求,智者向内求。
《不完美,才美》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很多人,很多事,不管你做什么也无法改变。
既然改变不了别人,不妨专注自己,不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不因他人批评而愤怒,毁誉由人。
不因他人赞美而忘形,得失不论。
不因他人不同而非议,兼容并包。
人生如棋,前途未知,若能做到看轻毁誉、看淡荣辱、海纳百川,则胜负定七分。
人生下半场,愿你我都能看重自己,不与他人较劲,活得清醒透彻。
作者 | 紫翘·柚子心心,人生三喜:读书、写作、发呆。 主编 | 亭后西栗 排版 | 陆七七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紫翘书桌」,搜索「jxylsy3377」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