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关闭

花猫说热搜

思维 教育 情感 金融 职场 财经 管理

广告为用户自主发布,请自行甄别真假。

首页 长文专区 情感美文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猫大俊 2024-9-29 17:46:02 IP:- 中国河北廊坊

在人生这趟旅程中,从始至终陪伴我们的人是自己。

可是很奇怪,你又真的了解、关心自己吗?

忙碌的生活,我们会被很多事情困扰,焦头烂额,情绪失控,或者有难以名状的虚无感,这些负面情绪剥夺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乐趣。

可是,他们是怎么来的,你了解吗?你想要了解“你”这个人,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吗?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读完前两章的内容,我可以断定: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情感忽视,只是程度不同。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因为人总会有伤心、失落、焦虑、愤怒的时候,父母做不到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这点无可厚非。

但是长期的情感忽视,却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本书的核心要点总结为一句话是: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真正地看到他。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看文章的你我,都是带着或多或少的伤痕在生活,先要疗愈自己,然后帮助他人。

文章介绍了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的父母:自恋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父母、成瘾型父母、抑郁型父母、工作狂父母、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孩子即父母、“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这12种类型的父母,我简要地概括其基本特征。


自恋型父母


自恋,字面意思是深深地迷恋自己,和人交往中也更关注自己,这样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给他带来什么。

如果孩子表现不好,他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此刻的伤心难过,而是会觉得孩子的表现让他难堪,脸上挂不住。

即使自恋型父母对孩子倾注很多关心和爱意,在他人面前其乐融融,或许也是满足个人的自我期待,从这种行为方式中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


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看重规则、管教、惩罚、个人权威,他们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忠实奉行者。

孩子们的感受、情绪,无关紧要。要表现得乖乖的,才可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这类父母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却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是专制型父母的另一个极端,他们可能表现得就像孩子的朋友般随和、友爱。

然而,父母在家庭中是引导者,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站。身为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规则,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理解自己和他人。

这类型的父母尽量保持自己乐天队友的角色,对孩子犯的错误或行事不恰当的地方不予重视。

这从本质上讲是避免冲突,逃避做父母的责任。

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没有树立权威和示范作用,让孩子们得不到反馈。面对真实的世界时,可能会觉得步履维艰,陷入自我怀疑。

事实上:没发生过的事情比发生过的更重要。


离异/丧偶型父母


离异或者丧偶家庭,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至亲,是他们初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任何一方的离开,对孩子来说都是情感的破碎。

试想一下,当成年人遭遇情感上的挫折,自顾不暇,是否能意识到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并且帮助孩子?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小女孩很小的时候,父亲得了癌症,离开了他们。母亲处理完父亲的后事,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和孩子们谈及父亲,也不表露自己的情感,日子就像往常一样。

但是因为母亲情感的压抑,以及对孩子们情感的忽视,让孩子习惯了克制和漠视,生活在他眼里是灰色的。

正如本书从一开始就讲到的,这些情感忽视不一定体现在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而是隐藏在父母对孩子“没做”的事情中。

情感的流动和表达,释放和发泄,是帮助我们梳理、调整自我的渠道。在上面的事例中,母亲什么都没有做,对孩子来说是危害最大的。


成瘾型父母


说到上瘾,我们可能会联想到“酒精”“药物”,甚至暴力行为。“上瘾”是一种范围很广的强迫性行为,例如赌博、购物、网瘾等。

即使是功能正常,没有暴力,对孩子关爱有加的成瘾型父母,对孩子也会有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因为成瘾型父母有两副面孔,平日里的他们亲切、和蔼、对孩子呵护备至,但是另一面的他们刻薄、可怕、不成熟。

而孩子们总是在担忧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哪副面孔的父母。

焦虑、担忧、恐惧,时时弥漫在孩子的心头。


抑郁型父母


抑郁型的父母,正如头上顶着一团乌云,总是愁云满面,对人对事都打不起精神。

对养育孩子、陪伴孩子这些事情也兴趣缺缺,没有热情。

有充分的文献记录,在学校,抑郁型父母的孩子比非抑郁型父母的孩子更可能成为“麻烦制造机”。

因为抑郁型父母很少给孩子安慰和鼓励,孩子们也不知如何进行自我抚慰,进而转向药物或酒精滥用。

成瘾型父母的不重视、放任,不能给孩子们提供积极反馈,孩子们学不到自身是有价值的这个概念。


工作狂父母


谈到工作狂,我们不难理解这类父母将很多时间、精力用在自己的工作上,这就导致他们分配在满足孩子需求,关注孩子情感上的精力相对不足。

我想起来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她的妈妈是一个保险推销员,是一位独立、要强的女性。

但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她也曾坦言:自己是失职的。

这类父母给了孩子们优渥的物质生活,在其他人眼里养尊处优的他们是幸福的,没有任何理由抱怨自己的父母。

但是他们最想要的却是父母“看见”他们,陪伴他们。


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家庭中有伤病家属使孩子们处于无奈,无助的困境中。

这类型的父母因不可控的客观情况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

因为家中有伤病家属,父母对健康孩子的关注程度,照顾程度必定要大打折扣。

当父母身心俱疲或者略有失望之时,更依靠健康的孩子给他们情感的慰藉和生活支撑,对孩子的期待导致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塑造自己,压抑了内心的需求。

可孩子终究是孩子,在最依赖父母的时候得不到充分的情感的支持和满足,这就是一种情感忽视。


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在我们生活中不乏有高期待、严要求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表现总是不满足,很多特点与自恋型父母相似。


但是这类型的父母不是一定对孩子有情感忽视,其是否会造成情感忽视的关键在于:支持。


健康型的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支持孩子们完成想要实现的事业,养育过程中有尊重,并不总是依照自己的意愿。


但是不健康型的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向孩子施压,强迫他们达成家长自己的期望。


如果父母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只传达给孩子的是:“做个好孩子,你才能成功。”


渐渐地,孩子会缺少某些内在的东西:自我认识、情感意识和自我关爱。


反社会型父母


这里的父母并非是罪犯,也没有很明显地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和明显的反社会者相比,她们太普通了。


识别反社会者的可靠方法是:当一个人故意伤害你,却表现得一如既往,好像她们没做过任何错事,就好像你不应该感到受伤。如果有人反复这样对你,你就应该考虑可能是在与反社会者打交道。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华莱士每年只去父母家看望一次,因为家里的气氛总让他感觉不舒服,每次看望完父母回到家后会生病一场。


多少年来,他很不适,也很困惑。

有一年圣诞节,华莱士携妻子、儿女回家看望母亲,晚上到赠送圣诞礼物的环节,其他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得到了昂贵的新iPod,但是华莱士的孩子们打开礼物却发现里面只是一个便宜的塑料玩具。


华莱士明白,这是母亲对他表示不满的方式,这么多年来母亲厌恶自己的妻子,给自己施加压力,话语里透露着对他的不满,这一次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刺激他,惩罚他,这样做真的伤害了小朋友的心。


当他试图找母亲沟通这件事时,母亲给他的回复是:“圣诞节对你来说就只是在于礼物有多昂贵吗?你除了钱什么也不关心。如果你开心的话,明年我一定会给你的孩子花更多的钱。”还补充道“我想我就不该对从来都不看望自己的父母的人有什么期待”。


正如我们从对话中所感受到的,反社会者缺少同理心,对于自己的孩子只想控制,千方百计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恶意攻击,自己还摆出受害者的姿态。


当天晚宴上,母亲表现得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从小到大,华莱士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这样对他,无法看清真相,只能责备自己。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后,他才知道他一直在吞下他母亲的毒药。


孩子即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允许,鼓励或强迫他的孩子表现得像是一个成年的家长一样,而不是孩子。

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在单亲家庭,成瘾型父母、家庭中有病人,或抑郁型父母的家庭中,她们从本质上失去了自己的童年。

长大成年后,他们很可能成为责任心过度,却不了解自己的情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在乎什么的人。


“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关怀,是这几类中看起来最不可能对孩子情感忽视,却是造成情感忽视的最大类群。


她们的确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并不意味着和孩子有情感共鸣。


孩子如果遇到困惑,这类父母很难察觉出孩子行为,感受,人际关系的变化,从而给孩子提供帮助,这表明他们和孩子的连接难以到达情感层面。


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达到情感共鸣,她必须会细心观察,并且对自己的情绪都有很好的感知能力。



写在最后


在阅读过程中,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会因为某些事愧疚,认为是自己太矫情,小题大做。

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明白是父母对我情绪的不接纳,漠视,让我觉得自己情绪爆发不合时宜,从而产生愧疚感。

我总觉得和别人的相处隔着一层膜,很难体会到触动身心的快乐和愉悦,可能源于我幼年的成长经历。

在我眼里,情感表达或者情感本身就是不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我也自然地忽视了对自己情感的感知和接纳。

在前几期《社会如此塑造我们》课程中我们学习过情绪,情绪不等同于情绪化,更不是无病呻亲、歇斯底里。

由于成长中经历过情感忽视,我们潜意识里不接纳自己的情绪,认为情绪是负面的。

也或许识别不出情绪背后的需求,不会觉知,更不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情感忽视的一个不幸的特点是:它会自我传播。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个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盲点。如果没有察觉和自我改善,会重蹈覆辙,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

我们的父母受限于时代和环境,对于自我有很多压抑,看不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他们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孩子的情绪表达。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每个成年人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然后从书中学习具体的方法接纳自己的情感,认识真实自己。

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注重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做一个“看得见孩子”的父母。

此外,《不成熟的父母》《超越原生家庭》这两本书也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生活中痛苦的源头,重建自己的生活。

帮助已经成为父母的人审视自己的教养方法,学做成熟的父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孙娟的书房」,搜索「SJDSFSJ」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助推上热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立即注册 |
发帖

83

粉丝关注

2699

主题发布

平台分为三个区域:日更365+书友圈+长文专区,长文专区是针对每篇文章不低于2500字的可读性高的文章而准备;
花猫写作网-让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价值!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