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路经历,一路懂得。
经历过后,才会懂得,心中温柔半两,平和宁静才是最美人生。
把琐碎的事情看淡,把烦恼的事情看轻,你就是睿智。
低谷时刻,绽放时刻,时时保持平和静气,你就是无敌勇士。
心态平和是中年以后最美的姿态,最好的福气。
平和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能自如地做到这几点,就渐渐悟到了平和的气质。
及时清醒,事事甘心
叔本华说,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摆脱了痛苦和无聊,内心平和安静,不起波澜。
春秋时,楚国的孙叔敖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便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但孙叔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几次被免,又几次复职。
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说,“爵位越高,我会越谦卑;官职越大,欲望越小;俸禄越优厚,我就越慷慨。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
听此回答,孤丘老人很满意,笑着离去。
有个叫肩吾的隐士,也来登门拜访说:“你三次担任令尹,没有表现得十分荣耀;三次离开,也没有忧伤之色,我感到疑惑。你能如此平和,请教是怎样想的?”
孙叔敖说:“得到与失去我无法左右,因此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官爵落在别人身上,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没有功夫顾及他人感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争名夺利,是人世的常态,也是焦虑的根源。
得,不傲然;失,不懊然。心不被困住,人才能自由轻松。
佛家云:万般皆由心,祸福由心造。
心静如水,才能清醒地看待世间的计较与得失。
做到及时清醒,事事甘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人生的世界也就大了。
平静面对,就是强大
苏芩说:哪家生活不是一地鸡毛?没有谁是被命运宠爱着过完这一生。所以,有些事,想得开,就不在乎。不在乎了,就会离幸福更近一些。
生活的琐碎和跌宕,需要学会品尝,学会忍受,只有学会,才能美好。
杨绛说,忍耐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无论生活给予什么,她都温润宁静,不动声色地守护着、接纳着。
杨绛回忆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在珍珠港事变之后沦陷的上海,生活愈来愈艰苦。只说柴和米,就大非易事。
为了柴和米,钱钟书除了在大学教课,又增添了两名拜门学生,而杨绛在小学代课,写剧本。
为了省俭,杨绛兼做灶下婢,处处费心打算:为了省煤,早早熄火,中午吃剩的菜,晚饭只能喝粥……
有一个夏天,钱钟书的一名学生送来一担西瓜。她把瓜分送了楼上邻居,自己还留了许多,女儿阿媛高兴得很,自豪地说:“这么多西瓜都是爸爸的,而我是你的女儿。”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后写下这些事,杨绛的语气里只有平和。
面对磨难,平和地承担比抱怨叫苦来得更有力量、更有魅力。
这是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作家三毛说: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烦忧,太多的不合期望,太多的不知如何是好。
只有内心简静,看得清世间繁杂,才能将日子过得自在而安然。
我们需要努力的,是要怀着足够从容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忍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时刻刻。
当走过四季,见过风雨,会发现心中的美景,其实就是坚守沉淀之后的平淡和宁静。
尊重不争,能屈能伸
周国平在《论超脱》中说:人世间的争夺,往往集中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物质的东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没什么,能保证基本生存就行。
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人的富有绝不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贫困。由此可见,人世间的东西,有一半是不值得争的,另一半是不需要争的。
不计较,不争执,不强求,就是生活的智者。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52岁时调任湖广总督,总管湖北和湖南军政要务。
因为他个子矮,长相一般,有位画家明目张胆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一幅画上三个矮子,便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僚。
对于如此肆无忌惮羞辱朝廷重臣的行为,许多人都认为太过分了,纷纷要求把那个画家抓起来。
但张之洞没有同意,而是自掏腰包买下了那幅画。
此举让那个画家羞愧不已,发自内心地钦佩张之洞的非凡气度。
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嘲笑者手中,而是掌握在经得住嘲笑并勇往直前的智者手中。
就如张之洞的自我评价:我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
与其选择愤怒和不满,不如选择平和与淡定。
平和能使自己变得更友善、更强大、更智慧。
人虽无贵贱之分,却有层次之别。
人只会在自己认知的范围里思考和行为,没有对错,只是层次的不同。
一个心绪平和的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知道控制。所以他们懂得尊重和不争,在处世中能屈能伸,进退得宜。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说:若懂得平淡、顺其自然的道理,人生几十年就会少去许多苦与恨。
历经无数风雨和动荡的梁先生晚年将“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据好友回忆,梁先生极少生气,待人非常和气。他时常劝自己身边的人说:气平情淡,自长自消。
人生种种,梁先生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淡然处之。
对于生死,他秉持任其自然,认为“无我为大,有本无穷”。
对待无端是非,他不会动怒,评价对方也只是淡然说,“他的人品很高”,自己“不会因为发生一件事而改变对他的认识。”
对于学术争端,比如与熊十力先生在学术上见解不同,梁先生都不会动怒,只是淡然地说:“此一时偶尔不了然,不成问题之事。”
他常说,“我是个乐天派,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
正因为心情平淡,让他一生泰然自若。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每一天的质量,是我们对待生命的心理弹性。
遇人遇事始终气和情淡,自长自消,才能从容淡然地面对一切。
《基督山伯爵》里有句话,生活幸福与否,其实不在于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每个人,而在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态度。
看待生活的态度,往往会决定生活对待我们的态度。
那些可以改变的,不懈怠,那些不能改变的,就接纳。
生活要有一笑而过的淡然,顺其自然的怡然,不悲不喜,不忧亦不惧,。
人生在世,无非修心。
人生,更是一场与自己的狭路相逢。
《菜根谭》讲: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同样的生活,不同的心态,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遇事轻浮躁动者,终是难成大事,郁郁寡欢;
而宁静平和者,终将行稳而致远,皆大欢喜。
如林清玄所说, 决定我们享受无尽快乐的,是内心的自在从容,反观自心、自净其意。如果心水是澄净的,那么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作者 | 紫翘·静飏,烟火里谋生,文字里谋心。理性做事,感性做人的新媒体写手。 主编 | 亭后西栗 排版 | 陆七七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紫翘书桌」,搜索「jxylsy3377」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