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关心明星家事中具体的家长里短,也不支持男方或者女方。 我只谈谈对婚姻和认知的看法。 首先,用道德评判人是非常low的事,这是人的认知最低级层面。
传统道德规范并不是真理,而且一变再变。 封建时代,没生出儿子就是遭人唾弃,女人被丈夫休妻,连娘家也不要她,可以去死了。 男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家里的妻子如果生妒忌之心反而不道德。
如今虽然进入了新时代,很多女性仍然认为离婚是一件天都要塌下来的大事。 依然期待自己的精神和经济能依附在男人身上。 离婚后,依然要抱怨男人负心,不负责任。 种种言辞,让人看的,仿佛回到了旧时代。
其实,旧时代是不允许女性抛头露面,受教育的,依附男性是她们唯一可走的路。 今天,女性和男性在个人事业发展,受教育机会等很多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很多女性脑中还是残留旧时代的影响,将自己的全部纬度定位于相夫教子的角色中,将自己人生的价值定位于嫁人。 脚不裹了,裹脚布还在心里。
李靓蕾的小作文我看了,这是我唯一全文看下来的娱乐圈小作文。 可以看出,李靓蕾是个撰文高手,她的小作文完全符合好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不仅文章结构专业,内容有理论铺陈,有故事增色,有分析引人入胜,最后还有小幽默。 确实值得所有写文的人学习。
不仅如此,从用词酌句中也能看出作者平时的阅读层次较高,她读了很多学术类著作,所以才会有那些严肃,严谨的行文习惯。 我很想知道,她是不是没有读过波伏娃的《第二性》。
因为她在文中口口声声的强调现代女性的权利,但本质上,对男方的控诉中,暴露出脑中传统观念的枷锁依然没卸下。 在人类婚姻制度发展历史中,一夫一妻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类为了保护私有财产逐渐发展出来的制度,本身是反人性的。
萨特和波伏娃的开放式爱情,一直是哲学史上为人津津乐道。 波伏娃是位真正的伟大的女权主义者,是被全世界誉为女性主义开山之作的《第二性》的作者。 萨特和波伏娃之间有一种惊世骇俗的亲密关系,他们允许对方有情人,但又彼此公开又坦诚相见。 “出轨“一词,在目前的社会舆论中仿佛洪水猛兽。 其实,人们害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出轨背后对感情的欺骗,对财产的掠夺。
虽然不限制对方的行为,她对自我空间却在强烈维护——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 波伏娃和萨特一生并不同居,他们有各自的公寓,他们只是在需要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才会在一起。 这是波伏娃刻意保持的,这是她用以保持自身独立性和进行写作的方式。
我对波伏娃秉行的性开放态度保持谨慎,但是,我欣赏他们之间的开诚布公。 更认同女性在任何关系中都要强烈维护自己的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可以结婚,可以住在一起你侬我侬,但是,都是在保持自己坚固独立的空间的前提下。 刘若英结婚后,曾经说,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我们肉体结合在一起,心灵彼此开放,但个人世界又随时独立而自由。 我本人并不鼓励人滥交,但我无权干涉他人选择多性伴侣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西式的自由方式。 任何人都没资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对别人的价值观指指点点。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负责要在做决定的阶段。 我是个单一性伴侣者,就不会选择和一个多性伴者结为夫妻。 我是一个异性恋者,就不会选择和一个同性恋者结为夫妻。 假如我是一个素食者,明明知道对方吃肉,我却还是要和他一起吃饭,然后控诉他的饮食习惯和我不同。 这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幼稚观念。
婚姻制度延续至今,即是让许多的人可以继续活在漂亮的谎言中,让自己以为自己靠幸福很近。 其实,婚姻和幸福是两码事,幸福和天长地久又是两码事。 我们在对错误的事情,抱有错误的期待,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人际关系中,所有的抱怨都是因为对对方有期待。 我们的社会里,永远都听到女性在抱怨男方。 这是腐朽的社会观念给女性灌输的“你是弱者,你是依附者”。 很不幸,很多女性认同了这样的自我定位。
但想想,当我们把自己变成一棵缠绕在橡树身上的藤蔓,同时也就放弃了作为独立人的自由。 要知道,那种拥有独立人生,自己掌控世界的自由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从对方身上吸取有限的甘露的那点满足。
自己对人生所有的梦想和期待,伸手等别人一点一点给你,和全部抓在自己手里,是有云泥之别的。 所以一个高知女性,在现在这个大好时代,明明可以依靠自己生活的很好。 但脑中那些糟粕观念枷锁,让自己花费精力去控诉男方。 合则聚,不合则散。既然是成年人,做决定之前先考虑好自己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做好决定后,只关心自己的接下来该做什么就可以。
我相信,没有人用绑架强迫李靓蕾嫁给王力宏。 当发现王力宏的生活方式和李不同,如果你不喜欢,完全可以走人。对方不可能绑架你,禁止你离婚,囚禁你让你生孩子。 既然不是被迫做出的,那么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
有人拿孩子说事。 自古以来,我们流行母凭子贵,似乎生了孩子的女性就必须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回报和关爱。 在这种观念中,孩子依然是母亲用来博取生活资源的筹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在女性没有任何权利的封建社会,女人想要获得一点点生存资源,一靠男人,二靠孩子。 但是如今的社会,女性的自由度前所未有的扩大了,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回归他作为人的本质了。
子宫长在自己身上,生孩子之前,先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抚养孩子,对孩子负责。 如果能就生,如果不能,就先等等。 其实,生育孩子,陪孩子长大,本来是人生一件极具价值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能让一个人体会到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幸福感,也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可是,我们的社会,却将抚养孩子当作负担和任务,甚至要互相推诿。 浸淫在这样的观念中,如何能感受到幸福?
以李靓蕾的能力和经济条件,雇佣保姆,抚养孩子本来就不是问题。 大人之间关系的终结也和孩子无关。男方也承诺会继续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 以生育孩子和抚养孩子为筹码,来博得男方的帮助,甚至社会的同情,这是一种承认自己无能的表现。
所以,所有的抱怨和不自由,都来自深植于人心的道德观念。 即使这样一位能写出模范文章的高知女性,也被困在低纬度的观念中,不能觉醒。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曾讲过“精神三变”。 这是人生的认知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骆驼精神,不加思考的拥护一切社会的传统观念,坚忍负重、遵守一切安排; 第二个阶段是狮子精神,发现传统观念中有很多不合理,现实也处处荒谬,于是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觉醒,不再盲目的顺从; 第三个阶段是婴儿精神,随着意识的提升,和意志力的增强,终于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当自己的一切决定都由自己的价值观指导的时候,人生才是真正开始。 其实社会中人群的阶层用认知可以划分。 居于社会下层的人群占大多数,以外界道德和感情看待所有事物。 居于社会中层的人群占一小部分,以逻辑和利益看待世界。 而居于社会上层的人,只有一小部分,只关注内心理想和未来。
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社会大众,终其一生处在骆驼阶段。 自己被社会规矩和传统道德约束一生,用道德评判他人,用规矩指导自己,一生活的疲累,这是最大的悲哀。
最后,还要回归到对女性的自我审视。 每一位女性,都本身具有灵性和智慧,我更容易与女性共情。 其实,口口声声喊着“女权”,却向男性索要权利,方向就错了。 当你伸手向男人索要权利时,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只有弱者才会索要,强者只会给予。
男性,婚姻,孩子,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且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最重要的,是自己活得开心而精彩,男性,只是给自己的生活增加色彩的。 只有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改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我希望每一位女性千万不能将自己的一生陷入“取悦男性、期待男性、抱怨男性”的泥潭里。 在泥潭里挣扎,必然痛苦。 我们完全可以生活在阳光之下,在无边的空间中,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潇洒真切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杨树的疤痕」,搜索「gh_34b308c65cbb」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