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讲课备课的过程中,把曾经的一些想法又具体地回想了起来,不禁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被有意的,无意的教化灌输,大众被带偏了太多。
我们每天被断章取义的,碎片化的名人名言和信息淹没,让人群的思维在一片混乱中,无法清醒。
我一直想理清广泛流传的那些谬误。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用俗语来指导生活,有些冠着智者的俗语,也是被人们有意阉割和曲解的。
比如,人们常说“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来嘲笑那些认知狭隘,见识浅薄的人。
实际上,这两句的后面,才是原文的重点,但却被人阉割了。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原文中本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河水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水澎湃浩大, 从河的两岸到河中的沙洲之间,连牛马这样的大动物都分辨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河伯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好之处都在自己这里了。
但是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行,到了北海,向东面看,看不见水边。
于是河伯就转过脸,抬头看着海,对海神叹息说:
“俗语有这样的话:‘懂得了一些道理,就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样的人,说的就是我。
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知识少、伯夷的仁义轻,一开头我不相信;
如今我看到你的海量是如此难于穷尽,假如我不是到你的门下请教,就非常危险了。
我就会长时间地被真正的大名家耻笑了。”
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
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
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
如今你离开了河岸,看到了大海,就知道了你自己的浅薄,这样我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理了。
其实海神的这句话重点是在,人被自己所受的教育束缚住了,所以见识浅陋。
而前两句中的井蛙和夏虫,不过是做了个类比罢了。
对人的思想行为控制力最强的,莫过于脑中的观念。
而这些观念,是从小到大家长,学校,老师,媒体灌输给你的。
我们能看到有些人,哪怕读到博士,成为教授,一张嘴就是自己从读的书里背会的教条和概念,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
遇到现实中的问题,不会处理,让他谈谈自己的观点,也谈不出来,变成了书本的复读机。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偏偏推崇那些能背会很多知识点,晦涩理论的人,觉得他们是大学问。
其实从本质上讲,知识到处都是,谁都能学,炫耀知识和炫耀财富没什么区别。
只有智慧才是真正的能力。
殊不知,人一旦经过长期被特定的东西教育,脑海里就只有那些教条,就变成了海神说的浅陋的读书人。
哪怕你能把经典倒背如流,你也是简陋的读书人。
不能懂得真正的智慧。
但是,只有这样,才好被人利用和控制。
有的时候,教育只是驯化的过程,而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反而比动物更容易驯化。
牛马尚知逐水草而居,人被驯化后,却很容易困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出不来,还能与黑暗和解。
就是这个原因。
狗因为容易听懂话,很容易被群化成人的奴仆。
麻雀不容易听懂话,却一直自由自在。
海神所说的天地大道,就是超越了那些条条框框的教条,让人看到真正的理解宇宙人生的智慧是什么。
海神原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不是让人鄙视他人,审视自己的格局,而是让人警惕自己脑中的思想,是否被教育后,思维受到了束缚,或者观念受到了误导。
第一、要把从小到大,学校里发给我们的教材,重新审视一遍,思考从小认为理所应当的知识和道理到底对不对。
第二、当我思考某事某物时,是不是脑海里呈现出的念头是哪本书上看到的,而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获得的感悟。那就要小心了。
也许我们不是因为空间受限制的井蛙,也不是受时间限制的夏虫,我们很可能是思维受限制的浅陋的被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