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只是桥梁,而我们无法栖居于桥上
(转述师:幸而)
对金钱的追逐,给我们的人生装上了一个无法停止的轮子,使生活变成了一部永无止歇的永动机。
从此,我们便陷入了持续不断的骚动不安与焦虑担忧里。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去推动这个轮子,让它转得越来越快,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间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了这个机器的一部分。
于是,在我们灵魂最深处,在我们无止境的忙碌背后,我们的生命力也在一点一滴的流失,生命中的各种可能也在一点一点的消亡着,直到有一天,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很多人,都把赚取金钱当成了人生最终目的,却忘了它其实只是一座通往目的地的桥,而我们则永远无法栖居在桥上。
最初,金钱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但是随着这部永动机的不停运转,它开始逐步取代我们发自内心的人生目的,成为了事实上的人生目的。
并把我们的人生带入了时时刻刻的骚动不安与焦虑担忧中。
怎么办呢?
答案是:找到你人生的最终目的与终极价值,而不是以赚取更多的钱为目标。
换言之,就是去做持续深度的思考:你究竟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在王阳明还小的时候,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
老师答道:“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谁知,这个四尺孩童却反驳道:“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
这句话,说出了王阳明之后要走的路。
做圣贤,正是他想活出的人生,也正是他这一生的最终目的与终极价值。
不同于其他人,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他既没有迷失在对更高官职的追求中,也没有迷失在对更多财富的追逐里,而是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在年幼时就已确立的人生最终目的与终极价值。
即便在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日,也就是被流放到贵州龙场的时候,他也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意思是:如果圣人处在我现在的位置,他会怎么做呢?
可见,王阳明的最终价值和终极目的 - 成为圣贤,始终都在他的心上,始终都在指引着他的人生之路。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以终为始”。
这里的“终”,说的究竟是什么?
它说的正是你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究竟想要活出一个怎样的人生?以及你究竟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只有首先搞明白了这些,你才能够依此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进而,你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究竟要赚哪些钱?不赚哪些钱?赚钱想要实现的目的又是什么?
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钱都想赚,什么风口都去追,只要有比现在薪水更高的工作向你招手,就会马上跑去的人。
长此以往,你不仅很难获得你想要的财富,还会因此心急火燎、坐卧不宁,焦虑、压力、担忧,也会如影随形。
这几年里,我做了很多取舍,拒绝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讲课机会,也拒绝了不少出版社的出版邀请,就连全民投入的短视频和直播之前也一直并未涉足。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虽然做这些事都能帮我赚到钱,但却无法帮我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愿景和目标,所以我宁可舍弃一些赚钱的机会。
只有这样,我才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那些能够帮我一步步实现人生愿景和目标的事情上,而不是为了赚不相干的钱,不断的分心分神,最终遗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也迷失在了想要实现目的的手段上......
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人生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人生愿景和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再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活出你真正想要的模样。
有人说,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财务自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很多人依此描述他的人生愿景:等赚了足够多的钱,我就天天睡到自然醒,在自家别墅或加勒比海滩上,穿着比基尼、晒着太阳,那多爽啊!
真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罗永浩又一次重新创业时,记者问他:“很多人奇怪你为什么非要做这么难的事?”
罗永浩答道:“要不然呢?还完了债,每年卖货赚几个王老师说的‘小目标’,然后买跑车,泡赌场,巡视夜总会,满世界吹嘘我演过《真还传》男一号吗?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人有点理想和追求,需要做这么多的解释和说明工作了。我怀念那个人们普遍有理想的年代。”
可见,如果把财务自由当做人生终极目标,你最终就会陷入老罗所说的这种生活,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你可能会过得相当的爽。
但是,随着跑车、赌场、奢侈品成为你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你对它们的感觉就会像现在对你平时开的普通车,每天穿得品牌服装一样,感到百无聊赖。
最终,迎接你的将会是“人生的虚无感”。
什么是人生的虚无感?
人生的虚无感是一种不再能感受生命意义的状态,是一种可以吞噬人的生命力的状态,在它的作用下,你的生命力将会逐渐逐渐的枯萎。
所以,赚钱与财务自由,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终极人生目标。否则,一旦实现,他的人生将会陷入到更大的危机与痛苦。
这就是社会学家与哲学家西美尔说的那句话:“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关于金钱,还有一种主流观点:只有当一个人获得了足够多的金钱,实现了财务自由时,她才拥有了去做自己热爱之事的权利或条件。
大错特错。
事实是:假如你的最终目标就是去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那么请相信我,你从现在起就可以去做了。
这时,你有2种路径可以选择:
第一种路径:齐头并进型
什么是“齐头并进型”?
它说的是: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在业余时间去做能够满足你热情的事,二者齐头并进,直到有一天时机成熟,你就可以获得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了。
比如:
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就是这样做的。
原本他与妻子经营者一家店铺,后来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很想写小说,于是就开始一面经营店铺一面写小说,直到三年多以后,他才决定出让店铺,成为一名专业的小说家。
第二种路径:理想型
“理想型”路径说的是:如果你有非常强烈的热情、足够的定力、明确的愿景,就可以先做你真正热爱的事,等把它做到非常好时,就会有人来主动给你钱,这就是“守的云开见月明”的理想型。
世界闻名的动物学家、动物保护者珍·古道尔。最初她是冲着她的人生愿景和热情而去,也因此放弃了物质方面的要求。最后,因为她的成就与贡献,物质和经济保障却悄悄降临在了她的身上。这就是“理想型”的路径。
从以上两种路径可以看出:赚钱与实现热爱并不对立。
而你也不该用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当作放弃自己热爱的理由。
应该承认,如果能有足够的“金钱保障”,你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时就会感到非常的踏实。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获得了足够的“金钱保障”,你才能够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相反,当你在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时,你的状态会是全然投入的、喜悦的、满足的,因此你往往能够做出超过他人的效果,取得斐然的成绩。而这一切,则能将你带向更大的成功。
关于金钱,还有这样的一句话:“金钱能够让我获得自由。”
真是这样吗?
在这里,我想跟你聊一聊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只有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才算得上是获得了终极的自由以及真正的自由。
什么是心灵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就意味着:无论你身处怎样一种环境,怎样一种境遇,顺境或逆境、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儿女成群或独自一人,你都始终拥有选择自己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自由。
关于心灵的自由,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纳粹时期,心理学弗兰克尔与他的家人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在了毒气室里,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在整个过程中,他被剥夺了所有一切自由,身体的自由、交谈的自由、阅读的自由......
但他却在整本书中告诉大家: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 - 即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是不能被剥夺的。
人,永远都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可以说,心灵的自由是人类所能达到自由的最高境界。
从今年三月中旬起,我就一直处在上海封控中,在89天里,时而“足不出户”,时而“不出小区”。
在这段时间,我对“心灵的自由”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与认识。
最开始,我被隔壁小孩每天两次不定时,每次至少一小时的架子鼓震得心情烦躁,无法安心工作、正常睡眠后,便与隔壁进行了多次沟通。然而,在被他们极其糟糕的态度怼回来后,我的内心便被这件烦人的事情完全占据了。
同时,因为封控,我连周末出去散散心,换换环境的机会都没有了,用我当时的原话说,就是“只能生生的一天一天忍耐着”。
这一切,让我感到既愤怒,又痛苦。
直到后来,我开始真正践行“心灵的自由”时,这种情况才有了巨大的改变 - 他每天依然敲两次鼓,但那犹如砸墙般的低音鼓声,却再也不能影响我的心情。哪怕,此时的我,正沉浸在工作的心流之中;哪怕,此时的我,正在酣甜的睡梦之中。
有时,在被惊醒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依然会有一瞬间的情绪起伏,但马上,我就能够重新回到“心灵自由”的状态,重新安住于当下。
这一切,是金钱无法解决的,因为金钱也无法让我在疫情中逃离封控,获得自由。但是,心灵的自由却能做到,它让我从之前的愤怒与痛苦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另一种生命的境界。
最后的话:对金钱的追逐,给我们的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止的轮子,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了一部永动机。从此,我们便陷入了持续不断的骚动不安与焦虑担忧。
大多数人,自然都想拥有足够的财富,却不幸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让金钱成为了人生最终目的与终极价值,并最终把人生活成了一部金钱始终驱动的永动机,永远迷失在了里面。
那样的一生,该是多么可惜的一生啊!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