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读完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这本小说,大陆翻拍无法过审,所以版权卖给了韩国。 韩国拍成了电影。 之前,我读过他的《文城》觉得写的很一般,不接地气,也不真实,缺点内核,所以很奇怪余华这个作家为什么被捧的这么高,是不是商业运作的结果。 直到我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才明白,原来他的成名作这么有内涵。
这是一个用简单的语言反映小人物挣扎一生的故事,也是荒谬时代被摧残的千千万万的民众。 今天,时代的压力以另外一种形式依旧压在人们肩上。 为了生活,许三观在卖血,我们在熬夜加班。 都在透支身体,本质并无不同。
余华用文学的方式表现出了荒诞的真实。
人的命运在大时代下,就像一片风中的叶子,自己能把握几何? 许三观的家境不富裕,但也曾经有肉有菜,某一天却突然之间,家里的锅碗瓢盆粮食都被收走了,承诺他们去吃大食堂。大食堂一年倒闭了,一家五口躺在床板上,用想象抵御饥饿。 孩子说:“妈妈我饿。” 妈妈说:“睡吧,睡着就不饿了。”
许三观的媳妇婚前曾有一个男朋友,因此被城里的人传言,第一个儿子是野种。 流言蜚语,没有证据。但男女情色这类低级下流的话题,永远是底层矇昧人群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个女人一辈子承受着这样的骂名,乃至某特殊时期被群众批斗诋毁,剃了阴阳头。 批斗时甚至说她每晚接客,每次2元。
她无数次反复被丈夫羞辱,又被丈夫接纳,被邻居羞辱,又被街坊求助,但居然坚韧的活了一辈子。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坚韧,这是在矇昧人群中的麻木。 真正的坚韧是有自己要实现的目标,不在意过程中遭受的苦难。 任人摆布羞辱,这是坚韧吗? 底层群众,将生活的压力,互相伤害的委屈,找到任何机会,都会变本加厉的发泄出去。 人们互相伤害的,早就是烂泥一团。
人们并不懂真正的爱,上一代的恩怨也发泄在下一代的身上。 第一个孩子一乐,被街坊领居说成是别的男人的孩子,许三观便无数次对孩子精神折磨。 大饥荒年代,在生存的恐惧下,许三观带着其他两个儿子和妻子去饭馆吃面条,却对一乐说: “你个小王八蛋,我不是你爹,你不是我的儿子,给你一点钱,你自己去买红薯吃。” 一乐去找传言中的父亲,对方却怕他多吃一口饭将他赶出门。 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孤零零走在街上,靠着墙根,差点走失。 在成长期,永远活在时刻被抛弃,不被父母接纳的恐惧中。
人们往往喜欢美化现实,也美化苦难,以便麻醉自己,让自己好受一些。 我看了很多解读,有人居然把这本书解读成伟大的父爱,简直让人醉了。 有的人说,许三观无论多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那就是幸福。许三观无论多么怀疑这个孩子,还是给孩子吃饭,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强行解读成正能量,完全没必要。 没有勇气正视现实,靠麻醉自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
《许三观卖血记》在国际上的成功,绝不是因为所谓父爱和正能量,而是对残酷现实的反思。
其实,矇昧人群往往有典型的不分是非,不辨苦难和无原则的心软。 如果他们真的分是非,就不会将上一代不可能再解开的恩怨,用各种手段发泄在孩子身上,发泄完之后又说,其实我很爱你。 如果他们真的分是非,就不会羞辱婚后对自己照顾有加,任劳任怨的妻子。 他们确实善良,但那是不分是非,互相伤害之后的心软。
人们不分是非的场景很多。 许三观年轻的时候,在村里。 村民都说,他们认为卖血的男人才是健康的男人,如果谁家男人很久没去卖血了,说明他身体败了。 村民都认为,没有买过血的男人身体都不结实,没有买过血的男人娶不到老婆。 所以,都鼓励年轻人去卖血,盖房子,娶媳妇,都是卖血来的家底。
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其实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归因错误,本末倒置的情况非常多。 小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睡的太多?还是睡的太多,是因为成绩不好? 一个人成长不顺是因为他对家人关系不好,还是家人对他不好才生活不顺? 读书记不住所以不读书?还是不读书导致没记住? 尤其到了底层人群里,你会发现,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判断,简直就是一团浆糊。 每个人都是蒙着眼睛乱闯乱走。生活过的像一团烂泥。
许三观是一个在生活的屈辱和磨难中逆来顺受的人,哪怕最后一刻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面对问题,他想不出来其他的路可走,一直都是顺着惯性被事情推着走。 为了让下乡知青二乐返城,许三观要请队长吃饭,没有请客的钱,又去卖了血。 甚至看到,第一次带他卖血的根龙,死在了走出医院没多久。 许三观连续卖血后,回家当时就被队长反复劝酒。 很担心自己暴毙,队长走后躺在床上就睡。
许三观有着矇昧人群都有的无知,和盲目的守规矩。 大儿子一乐下乡半年后回家,脸色灰黄,骨瘦如柴,天天睡觉,爹妈看到了,却没多想,只是催促一乐赶紧回乡,讨好生产队长,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城。 后来证明,当时一乐已经患上了肝炎。 由于当时的疏忽,导致后来二乐为了背一乐回家,冻病了,用药治疗。 一乐病重,被送往上海治疗,而为了筹钱,许三观又用老残的身体频繁卖血。 卖血后蹲在大街上瑟瑟发抖,差点死去。
深刻的懦弱和奴性,让许三观看不到具体的人,看到的只有强大权力下的身份,所以才能对儿子的病视而不见。 所以,才酿成了后来的大坑,让自己掏出更多的血去填补。 现实的生活中,底层的普通人,往往也是这样的行为习惯,小问题视而不见,酿成大祸又搏命争取。 生活的盲目而疲惫。 自己的精力和财富,都在填前半辈子挖的坑。
许三观对他人的剥削从来不敢反抗,也想不到其他的办法解决问题,永远都在不断掏空自己的血液,和自己的命。 以至于卖血形成了惯性,即使到老年,家里有钱了,已经没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了,但一想到想吃炒猪肝,就想到要去卖血。 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年轻时候的认知,而不动脑的行为。 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挖空脑浆的,自动旋转的木偶。 丢失了根据当下事实,随机应变的能力。
许三观的一生,就是盲目,懦弱,逆来顺受而悲惨的一生。 也是大多数像羊羔一样普通大众的一生。 虽然他最后儿子们都参加工作了。晚年的他似乎再也不需要去卖血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重大问题需要他去解决了。 但是他的人生也走到终点了。 这个不断被权势掠夺,被愚昧人群踩踏,被自己挖坑的,逆来顺受的一生。 又有谁来弥补给他呢? 难道真的给他盖上一张“父爱”的滤镜,告诉他:你吃的黄连是甜的,你吃的屎是香的,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就行? 这样的人生是否值得过?是否正在经历? 值得我们深思。 点击购买<许三观卖血记>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孙娟的田野」,搜索「gh_34b308c65cbb」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