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肉体逝去,二怕精神消亡
从2020年底到现在,我离职快一年半了。
这一年半里,不断地有人问我,最后做出决定时,是怎么克服恐惧的。 好多人都想从体制内离职出来,但是日思夜想,也不敢最后提交离职申请。
我是怎么克服恐惧的? 其实我离职之前,在恐惧中被折磨了好多年。 最后自己终于彻底想明白了,权衡了方方面面的利弊,研究了人类的心理,才放下了恐惧。 先要弄明白自己,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我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人的情绪和现实是分离的,尤其“恐惧”。 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人只对未知恐惧。 在人类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存体验中,对野兽,未知的植物,未知的病毒,未知的情况产生恐惧,使人类不那么盲目的去未知之地,吃未知的东西。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全世界的恐怖片日本的最可怕,为什么? 因为其他国家的恐怖片,都让观众看到了魔鬼,野兽,尸体。 只有日本的恐怖片,一直说有鬼,观众却只能看到一阵风,一些人们突然遭难,永远不知道鬼在哪里,永远保持未知,所以最吓人。 有些人有密集恐惧症,也是因为感染了某些病毒后的症状,皮肤是密密麻麻的创口。 所以恐惧感,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不放图片了,这句话就让人头皮发麻了)
恐惧也让我们有一直向前的动力。 生存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们为了避免饿死,病死,都在拼命的努力劳动着。
所以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威胁到生存的恐惧,都是人类的本能。 恐惧让我们深思熟虑,让我们避免危险,让我们不断进取,直到人类发展的今天。 所以,有恐惧感不是自己的问题,完全不用自责,也不是坏事。
但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完全变了,有些恐惧感却一直在基因中传承了下来。 有些时候,情绪和现实就会分离,也就成了束缚我们脚步的绳索。
其实,在体制内的十几年,恐惧一直伴随着我,时重时轻。 恐惧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担心自己活不下去。 二是,担心自己一辈子这么重复的过下去,没真正活过。 其实核心都是想好好活。
怎么会担心自己活不下去呢?这个恐惧明显是脱离现实的。 当老师的工资很少,而且绝对没有希望暴富,未来收入多少自己都知道。 三十岁前后那几年,我拼命的省钱。 恐惧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买一颗白菜,每天炒一顿醋溜白菜,就着馒头吃。 因为心里总是担忧未来有一天没钱花了,会饿死。 但很快意识到是自己的心理问题,于是就调整了。
但是,恐惧一直围绕着自己,我条件反射的认为,一定是因为钱不够,缺钱。于是想方设法的攒钱,挣钱。 但其实,当时在体制内,想不出来什么挣钱的方法,所以内心一直很焦虑。 但看看现实,我就算不富裕,也不至于没钱到饿死的程度。我当时有车有房有存款,怎么还在为怕饿死而恐惧呢?
有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我总是怕饿死冻死呢?其实光吃饭根本花不了多少钱,也有住的地方。 就算哪天真的丢了工作身无分文了,去餐馆打工也能有口饭吃啊。还有这么多朋友能帮忙。 而且我现在手里有积蓄,如果只吃饭,找个地方睡觉,按照最低标准,这些钱维持二十年也没问题。 我到底在恐惧什么? 很明显,情绪和现实是分离的。
后来我才想到了,这个恐惧是小时候被家长和学校,以及周围的人群灌输的。 幼年的情绪体验,延续到了成年。 我的父母是成年之后从农村到县城工作的,每年寒暑假,农忙时候,我都要随父母回农村姥姥家,帮忙割麦子,开拖拉机,有时候喂猪喂鸡。 后山地区土地贫瘠,经年干旱,粮食收成一直不好。农民们一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 再加上,我的父母青少年时期,正好经历了当年的大饥荒。饥饿的恐惧已经深埋他们潜意识里了。
童年时期,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们家已经没地了,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想回去种地也没办法,想放羊也没有。你只能去讨饭。 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只能饿死。” 常年累月的灌输,将“饿死”的恐惧也成功的植入到了我的心底。 他们也经常回忆起那些年,姥姥一家八个孩子,白面吃不起,莜面也不够,蒸了一笼莜面,每个人夹了一碗,笼屉就空了。 但姥爷去地里干活没回来,于是每个孩子从自己碗里夹出一筷子,正好够姥爷的一碗。
当然不止我这样,那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很贫困。我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直到高考,周围的人群,老师,同学们,都是统一的认识。 老师们在课堂上,鞭策学生们,也总是说:“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想回去种地都没机会,你们都没地了。” 长大以后,当我读到贺雪峰老师的《大国之基》才明白,农民工进城其实有风险,所以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们都不主张农村宅基地买卖。 因为一但放开买卖,城市里的资本会吞噬农民的唯一退路,有钱人么会买下农民的宅基地建个偶尔去一次的度假别墅。 但农民工本来没根基,如果自己的宅基地不卖,农村有地有房子,等老了以后,还可以回乡,在自己家养老,人生有个归处。 否则,他们真的没退路了。
当然,当时我的同学们之间,也是被生存恐惧鞭策着前进。 同学们之间聊天,很少聊到人生理想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都是为了摆脱贫困。
高中时和我要好的一个男同学,和其他人租住在一家南房里。 有一次我去找他,发现在阴暗的朝北的小屋子里,他坐在火炉边,火炉的盖子上放着一片猪肉,烤的滋滋响。 看见我来了,对我说:“我妈下午托人带来一块猪肉,我半年没吃肉了,肚子里没荤腥,等不及了,就用菜刀先切一块烤着吃吃。” 他常常对我说:“每次放假回村里,看到家里这么穷,就特别有学习的动力,觉得我以后真的不能再这么穷的活着了。”
所以,其实虽然生活境遇改变了,但青少年期留下的情绪体验一直都在。 这种情绪体验,是人一直前进的动力,但也是束缚自我实现的枷锁。 因为这种恐惧,导致我们那一批人,只想着赶紧找个稳定的地方解决饭碗,大多数人都不敢折腾,不敢失去自己手里的东西,也不敢冒险。
生存恐惧让人懦弱,让人目光短浅。
是的,体制内的铁饭碗,暂时能消解我的生存恐惧,但又引来了没好好活过的恐惧。 这两种恐惧,本质都是“求生”引起的恐惧。 如果说,饥饿恐惧,是在保护肉体。 那么,虚度人生的恐惧,就是在保护精神。 人是肉体和精神二合一的存在。 这二者,都有求生存的本能。
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年过三十,眼里就没光了,对人生和未来从来不想,过一天算一天,对生活也没什么热爱。 其实自己的内心很贫瘠无聊。 我非常认同李银河的观点:人的生活分为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肉体的生活大同小异,有人吃得多些,有人吃得少些,有人吃得好些,有人吃得差些。无论怎样花样翻新,也就那么回事。 精神生活却大为不同。有的人像沙漠一样,一片荒芜;有的人却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二者有天壤之别。 有的人肉体活着,精神已经死了。
人在精神上,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本能。 其实真正的自我实现,就是充分的实现了自己的欲望。一辈子活得酣畅淋漓。 至于成名成家,功成名就,只是一种狭隘的价值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人能痛痛快快的活完一生,结果如何,早已不重要了。 人类社会中那些优秀的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实现。
蒙田曾说:如果我有信心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我就会不顾一切,彻底地自说自话。 马克·吐温说: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为何活着的那天。 1883年,已经35岁的高更,似乎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了,他不想再做一个只会养家糊口的小市民了,所以他辞去了年收入4000法郎的体面工作,放弃了来往于上流社会的体面生活,放弃了富裕美满的生活,决定专心画画。 可是他的妻子觉得,画画是没有前途的,于是,38岁那年,高更和家庭断绝关系,声称要“远离文明社会”,然后遁迹荒岛。
最近,我读了李银河最新的一篇小短文。 她说:“每天清晨即起,洒扫庭除,然后面对电脑,开始写作,心情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愉悦的。愉悦来自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感觉。“ 这才是真正自我实现的感觉,人的精神中,有天然的追求自由的本能。 而人真正的自由就是,不想做的事就不做,想做的事就能做。 实现不了这个自由,必然精神就会萎靡。
我身边从体制内辞职的朋友很多,辞职后都自己创业,比如先知书店的创始人李老师,浩风律所创始人赵律师,前两天约茶的王瑛博士。 他们的能力都很强,辞职并不是没能力干好体制内的工作,而是觉得自己内心想释放自己,实现自己的欲望无法实现。
在体制内,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每一年,以及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状态和所做的事,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兴趣点完全发挥不出来。
其实人能拥有的只有时间,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 而时间真正带给人的,只有感受。 我们在每天每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媒介,都是通过做事情来获得感受的。 最后事情都会结束,物质都会腐朽,人际关系都会烟消云散,只有感受留了下来。 所以,梭罗对时间的态度非常慎重,他在日记里写:我开始过某年某月某日这一天。
每个人都只有几十年,生命就是时间,时间到了,生命也终止了 人可以闲聊,发呆,牢骚满腹的消磨自己的生命。 也可以用各种愉悦感充实自己的肉体感官和精神感受。
所以,其实我们的恐惧只有两个: 我的肉体能不能活下去? 我是不是肉体活着,精神已经死了? 无论是我辞职前这十几年的恐惧,还是所有人在想离职又不敢离职的关口纠结的恐惧,其实本质就是这两个问题。
很多人在体制内纠结是否离职,其实就是照顾了自己的生存恐惧,精神却在挣扎着。 又担心从体制内出来,是不是精神需求满足了,却面临生存恐惧呢? 只有当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了,人才能对眼前的生活满意。
就我个人而言,当初在体制内,两种恐惧都有。 因为我目睹了我父亲的遭遇,他本来有铁饭碗,有一天突然之间国家政策变了,下岗后,给家庭带来的长时间的恐慌,给母亲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 后来又留意了当年国企改制的大批下岗职工的生活惨状,家破人亡的都有。 那些人一开始都是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厂子里了,最后还是失望了。
所以我发现,铁饭碗并不铁,一个人一生要工作最少35年,而建国以来没有哪个民生政策能保持三十多年不变的。 整个宇宙,社会,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变化,怎么能指望一项政策,一种生活状态几十年保持不变呢?
我在自己的单位工作了13年,但就这13年来,单位不断发展,管理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人必须一直跟着形势一起变化,才不至于被淘汰。 所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什么组织,什么人真的不靠谱,只有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才靠谱。
至于离职以后能不能保证生存,这个对未来的担忧,其实也超过了现实。 当然,最好未雨绸缪,不做无把握的事。 但我发现人有一种能力,在体制内比较稳定,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里,这种能力被封印了。 那就是创造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人对未知有天然的恐惧,但一旦踏入了未知的境地,又马上能切换出高级能力应对新情况。 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能力。
当人在危险的,未知的领域里时,生存本能就被激发出来。 能不断的发现新信息,想到新点子,所以,保证人类祖先在陌生的环境里活下来。 这种本能也在基因里,传承给了我们。 从体制里出来时,突然发现挣钱的方式很多,整个人活了起来。之前在单位里的时候,完全想不到。
如今我离职后,虽然眼前的收入来源不能保证一辈子,但我一点也没有生存焦虑了,因为相信自己能不断发现新机遇,做出新行动。
前两天和赵先生聊天。 我说,现在每天心里都好愉悦,每天起床后,读书,打开电脑写文章,准备课程,时不时的见朋友,我觉得心里好舒服。 这大概就是自我实现了。 而且,以前我老是对未来恐惧,现在也不恐惧了。
赵先生说,是啊,因为自己干了,已经体验过了,能做的事情特别多,怎么着也能挣到钱,所以心里不担忧了。 以前在单位里,其实挺害怕的,因为自己没干过,不知道万一单位有变化,自己能干什么。
我记得以前,有一次和先知书店的李老师聊天,他也是辞掉公务员自己创业的。 那时候我还没辞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充满恐惧,想辞职又不敢。 就问他:“你有没有担心哪天创业失败了?自己怎么活?” 李老师说:“我一开始有过担心,但是后来,我们团队经历过很多困难,都走过来了。经历过了就知道,就算以后再遇到未知的困难,我们总能想办法解决的。所以现在一点都不担忧,很有信心。”
现在我自己经历了,更加深刻体会了。 真正的内心踏实不是一眼能看到前途的尽头。 而是经历过事后了解了自己,即使面对未知,也有处理好的能力。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孙娟的书房」,搜索「SJDSFSJ」即可关注,[阅读原文]。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资讯!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