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凭什么自信?(转述师:幸而)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杨笠曾说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梗 - “他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这本是吐槽男生的梗,可如果细细品味,却会发现它并没有错。
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就不能拥有自信呢?
显然可以,这就是我们在之前文章里写过的每个人都有的“存在价值”,而它正是我们得以自信的最深根基。
除了用之前文章里写过的方法去感受自己的“存在价值”外,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为大家提供四个维度的自信提升方法。
维度一:发展关系
自信心,源起于他人。
婴儿来到世上的最初几个月,无比柔弱,无法独立生存,必须依赖他人。
通过与身边的人建立互动关系,婴儿会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构建自信。
而构建自信的最坚实基础是婴儿能够感受到亲人对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之所以被爱,是因为自己这个人,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个行为,不是因为自己做对了事情才被人爱。
童年时期得到的爱和关注,会给予我们一生的力量。
当然,有些人的确没能在童年的情感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
但幸运的是,在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可以再次培养。
而这,则需要我们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能意识到这种缺失以及弥补这份缺失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能用哪些方式来再次培训这种被爱的力量呢?
1、发展支持性人际关系
有时,人生导师或朋友的寥寥数语就足以让我们树立自信,而一句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麦当娜小时候很内向,也缺乏自信。五岁时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很快再婚,并和继母又生了孩子。无论她怎么努力,都很难在新家里找到归属感。
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钢琴和古典舞,但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天赋,只是埋头苦练而已。
十几岁时,继母把她送到底特律的一家天主教学校,她在那里遇到了改变了她的一生的舞蹈老师克里斯托福·弗林。
在麦当娜为芭蕾舞的期末考试刻苦排练时,弗林对她说了句从未有人对她说过的话:"你很美,有天赋,还有一种令人如痴如狂的魅力。"
果然,到期末演出时,麦当娜惊艳了包括弗林在内的所有人,自此横空出世。
遇见弗林之前,她也有过其他钢琴和舞蹈老师,他们教会了她许多的技巧,然而却从未有人帮她建立信心。
许多年后,麦当娜回忆道,正是这寥寥数语改变了她的人生。在此之前,她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但是在有了这句话后,她便有了以纽约舞者自居的信心,从而迎来了新生。
而这,就是“支持性人际关系”的作用。
看到这里,如果你说,我没有这样的朋友怎么办?
这时,我建议你启用第二种方式。
2、给别人自信
为什么“给别人自信”能够帮你增加自信呢?
因为“给予”与“获得”往往就是一个循环,这就很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你给出去的,最终会回到你的身上”。
所以,给别人自信,让他人信赖你,而你给出去的这份力量,最终也会回到你的身上。
在给他人自信的过程中,你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一方面,你会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哪怕他看似十分平凡,并最终意识到自己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你会因为感受到对方的喜悦,从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你的这份给予在展开的过程中,最终还会回到你的身上。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自信,才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不然,不是你自信了,才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而是你走出去了,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找到了良师益友,在友谊的帮助下建立了自信。
有条件的自信,需要脚踏实地的能力和实实在在的成功。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自信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拥有能力获得成功,那它就够成为我们撬起整个自信的支点。
这个领域不一定非要与你的工作相关,其实哪怕只是闲暇时的兴趣爱好也可以。
因此,我推荐你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来培养能力,获得成功。
毕竟,培养能力和获得成功的最小阻碍路径,便是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时时刻刻的与别人比较着,同时也时时刻刻在被他人评价着的。
如果你本就对某一类事自信不足,却还非要从这个方面培养自信,无疑就像是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在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直接爬珠穆朗玛峰,是找死。
相反,如果你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你会更快乐,更放松,而且还更容易专注,遇到困难时你会更有动力去克服。
这一切,都能大大提高你做好事情的概率。
同时,在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你也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会让你更容易去发展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去给予别人自信。
在兴趣爱好上点点滴滴的成就中我们感受能力的增长。直到有一天,你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信心。
不是非得先有自信才能做成事情,而是你从一件件事情的完成中建立了自信。
维度三:不跟别人比
攀比,是摧毁自信心的毒药。
如今,与人攀比的方式数不胜数。在社交平台,永远有比我们更美、更有钱、更有文化、更有人缘、生活更丰富,总之比我们过得更好的人,至少看似如此。
但其实,总与他人比较,本身就背离了我们存在的本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的存在价值是绝对的,而不是在与他人比较后才产生的。
每个人都有唯一性,就像天上的月亮,我们可以比较某一方面的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星星的光芒都无法与夜空中的月亮相比。
所以,如果你要透彻理解个体的独特性,就得懂得与“比较”保持距离。
从本质上说,只有相似的事物才能比较,独特事物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对两个人进行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尼采将人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比较。
他们的存在是缺乏活力的,甘愿成为主流道德或社会准则的奴隶。他们渴望循规蹈矩,渴望知道谁最合乎社会的规矩。
另一类人从不屑于攀比别人,他们只跟自己比较。
他们敢于真正地活着,敢于追求独特,并表达自己最强烈的欲望。
第二类人,通过与自身的关系来定义自己的成功。
他们会与昨天、一周前、一个月前、一年前的自己比较:我是否有所进益?我现在距离独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是更近还是更远了?我现在距离真实的自我是否更进一步?
这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问题。
对这类人而言,哪怕微乎其微的进步也足以让他们多一点自信。
你应该成为第二类人,而不是第一类 - 在持续不断的比较中,最终迷失自己的方向,也迷失了你自己。
成为第二类人并不容易,它需要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渴望着什么,身在何处,以及路在何方。
如果你清晰的知道这些,你就不会与别人比较,也不会觉得和别人存在竞争,因为别人的渴望与你不同,出发点与你不同,目的地也与你不同。
如果你对自己足够了解,知道自己内心渴望的是做好适合自己的事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许报酬不算丰厚,但足够保证生活质量,又怎会去羡慕所谓的有钱人呢?
同样,如果你渴望的是深入发展与爱人的亲密关系,又怎会去嫉妒身边某位处处留情的朋友呢?
相反,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谁,不明白自己真正渴求的是什么,你就很容易会陷入与别人的比较中,并在无限扩大的竞争中迷失方向,最终被羡慕和嫉妒消耗殆尽,失去自信。
当然,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人比较,对于人类这样的社会动物来说,这种习性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但是,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种情不自禁的比较就不会给你带来痛苦,不会真正干扰到你,更不会影响自信。
不自信,起源于你不断在与他人比较,起源于无论获得多少,你都始终觉得不够。
但是,你却忘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本就是一无所有的,在漫长岁月中所得的一切,其实都是幸运。
我有一位学员,Ta时常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感到自卑。
有一天Ta跟我说Ta想开了,我问Ta发生了什么转变?
Ta说:“我曾经在初中时认为,读书没用,也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游戏,我觉得念个中专,就完全可以了。”
本来我只会是一个中专毕业,早早进厂,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改变了,我想要念大学。有幸最后也上了一个本科,虽然是一个没名气的本科。
当回想过去的自己时,我觉得我没有自卑的理由,没有因为学历低而自卑的理由。能上本科已经是对原来的我的一个超越和蜕变。
我达到了一个原本我不会达到的高度,我为什么要为之自卑呢?我自信还来不及,我感谢曾经的自己还来不及。”
一路走来,所得的一切早已能让我们富足,这便是你可以自信的基础,意识到人生不是失去,不是我本可以,而是我本一无所有,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你走的每一步都是获得,都是得到。
维度四: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
自信跟价值息息相关。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你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如果你接受的价值取向是成功学的,那么当你收入不高,买不起房,没有结婚生子时,你就会不自信。
如果你接受的价值取向是外貌协会的,那么当你自己个子不高,腿不够直,脸不够白,赘肉太多的时候,你就会不自信。
如果你接受的价值是儒家的价值取向,那么当你作出违背儒家伦理道德的时候,你就会不自信。
如果你接受的是职场固化的价值取向,那么当你没有成为一名不断升职的“职场人”时,你就会很不自信。
而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取向不明确时,就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成功学对你说你赚钱不多,非常失败时,你自卑;当外貌协会对你说你长得普通,身材平凡时,你自卑;当儒家对你说你是个小人,不是君子时,你自卑;当周围人对你说,你不是个称职的“职场人”时,你也自卑。
而当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时,即使外界说你再怎么普通,再怎么平凡,你也依然可以做到“普通却自信”。
自信,不是因为你真的普通,而是因为你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不再为外界不同标准下的普通和优秀牵着鼻子走。
最后的话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