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242回复1 字数 4,610
IP:- 中国福建
近些年,产品思维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大家在谈论需求时提及产品思维、用户思维也越来越频繁,但每个人所理解的产品思维都不尽相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官方定义。 百度、知乎等网站搜索大众对产品思维的理解,观点千差万别,大家从用户、问题、需求、思维方式、主体、能力等维度来分析,各有侧重,我也尝试在大家的观点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 我理解的产品思维 在梳理产品思维定义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系统」,年中,同事分享了一个关于「系统」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系统是由核心要素与目标组成的结构整体。 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组成它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由一定的结构关系联结在一起,并服务于某个目标,这样的整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文字:偏旁部首+顺序组合=字,字词+顺序组合=语句,字和语句就是文字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产品思维,产品思维的核心要素、结构和目标应该是怎样的呢? 1、从产品思维的特征来看 2、从产品思维的来源来看 我们将从「特征」和「来源」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并对其进行组合: 通过初步组合,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定义:通过科学方法持续创造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思维方式。 每个人的理解以及对关键词的选择可能会有不同,但梳理的方向与思路是类似的。如下图。 由于产品思维可以复用到生活场景中,也就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所以这里将两者合并成「最大化价值」,同时将「创造」调整为「获取」一词。 于是,得出我所理解的产品思维定义:是一种通过科学方法持续获取最大化价值的思维方式。在后文中,我将对这个定义里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一一拆解,并给予具体的解读。 产品思维需要哪些能力 产品思维从字面意思理解,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 1、如何理解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具有独特性和局限性。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都有差别。例如,产品经理会更注重价值的交付,技术人员更关注可行性合理性,设计师更关注体验的情感传达。正如我对产品思维的定义拆解是从特征和来源两个维度分析得来,其他人分析的角度也许完全不同。 而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以潜意识的方式去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以购买行为为例,很多品牌都喜欢通过大量的广告词重复洗脑占据大众的心智,在用户下次做选择时,潜移默化地优先倾向选择那些熟知的品牌。 也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天然有局限性,而且会在潜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行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多元的思维模型来帮助自己做相对合理的选择。产品经理也必须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实践,避免某个领域局限了自己的判断。 2、如何理解「价值」 2.1、价值主体、主观价值、价值观 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是最常见的价值维度,由于产品是研究用户的学科,所以在产品思维中个人更倾向主观价值判断,产品带给不同人的主观价值差异巨大,做产品时需要关注价值主体是谁,提供用户所认同的主观价值才能让产品价值真正呈现出来。 2.2、用户模型,用户和企业,价值链路 2C与2B产品面对的用户群体和价值链路天然不同。以前做万科物业服务App时,「住这儿」专为业主提供社区服务,注重的是社区氛围,提供便利与品质服务;而「助这儿」则是专为物业人员提供的在线管理工具,注重的是效率与流程。两者所面对的用户群差异,决定了App截然不同的定位和价值链路。 2.3、交换价值,交易模型,收益成本,效用多样性 产品只有在发生交易后,才会产生交换价值,此时对于用户与企业才产生效用,而且效用具有多样性,并不只是通过价格来衡量。正如在购物时,价格和功能敏感型用户,与品质和外观敏感型的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完全不同,不同的效用决定了不同的主观价值输出。 交换过程中存在交换成本,正如招聘,可能用户与企业都没花钱,但都付出了大量的经历面试和筛选,所以价值本身不仅要考虑收益,还需要考虑成本。 2.4、产品价值=用户价值+ 企业价值 产品价值是用户价值与企业价值之和,用户与企业的整体收益大于用户和企业的整体成本时,产品价值大于0,产品才可持续经营。企业或用户单方面受益,可作为短期的调节手段,但不能作为长期的经营策略。 「企业价值」可以是其他价值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可能是给自己、给朋友、给家人交换。产品价值不仅可以是工作产品的价值,也可以是生活产品的价值。 3、如何理解「最大化」 3.1、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产品价值整体最大化 商业环境中,唯有最大化价值,才可能有最大化收益,才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里的最大化需要平衡交易多方主体的价值最大化,就像前不久的外卖平台风波,平台需要在效率收益与外卖员安全之间平衡,以取得整体的价值最大化,避免失衡。 再比如美容美发行业的会员卡模式,顾客可得到一定的折扣收益,商家能得到持久的客户粘性,看起来是双赢,但如果商家将会员卡模式推向极端:任何散客来做服务都极力推荐会员卡,不办卡甚至提供次等服务。这会极大地降低散客的服务体验,这也是近些年优剪类产品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简单的交易场景,不办卡,不推销,还可以在线预约,纯粹的理发,纯粹的体验,如今这种最原始的美发产品模式反而能提供给用户更大的价值。 3.2、价值衡量,数据驱动,决策质量和标准 价值需要有可量化的数据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量化才能判断大小,数据驱动领域的佼佼者头条,通过算法与数据中台支撑新旧产品矩阵演进,通过数据来决策业务的取舍与发展方向。 3.3、投入产出比,峰终定律,波峰波谷收尾 在获取最大化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通过更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产品通过MVP版本的方式来探索业务模式,通过敏捷迭代小步快跑,一个迭代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让用户感知持续不断的价值传递。 心理学有个现象可以通过峰终定律来描述,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与结束时的感觉。我们在一段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或时间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比如玩游戏时连续赢了20次,或连续被杀了30次,或在游戏结束时获得一个期待已久的稀有装备,这段经历的这些高光或低谷或结尾时间点,大概率会被第一时间想起。 3.4、价值主张,产品/用户/企业/剩余价值 每个产品、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是以企业盈利为重心,还是顾客体验为重心,还是在两者之间谋求平衡,产品或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主张,但始终要在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不断平衡用户与企业的利益。 最近家里小孩报跆拳道班,上体验课之前,教练将新生集中在一起进行体能测试,观测学生的跳高、跳远、跑步、支撑、平衡等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出具一份测试报告提供给家长,指出小孩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同龄人平均水平,哪些方面超出或不足,而且还附带测试过程中的录像视频作为参考,家长在看到这样一份专业而齐全的资料后,很容易就会转化为付费用户。培训机构通过测试报告输出自己科学经营的价值主张,有效提高产品的转化率。 3.5、能力模型,价值输出正循环 如果把自己的能力,用做产品的方式来培养,如何最大化能力的价值呢? 大多人的精力都放在了右半环——从信息的学习成为知识再使用转化为技能,很少人会在左半环有所产出——从技能沉淀转化为理论然后输出成为信息为他人所用并成就自己,只有形成闭环才能进入螺旋上升的正循环通道。 从费曼学习法的角度来看,知识的获取核心在于学习与验证,知识的输出与教授就是最好的验证方式,这也是能力价值最大化的不二途径。 4、如何理解「获取」 4.1、产品核心能力: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试得快 产品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需要不断试错调整方向,才能最大化获取用户与企业价值。 4.2、定目标,管过程,拿结果,从产品到商品 产品规划不能停留在PPT阶段,需要落地交付给用户,产品落地就是目标通过执行转化为结果的过程,既需要执行力又需要自我驱动。做个伟大的产品取悦自己,如果自己就是最终用户,那也未尝不可,但大多产品都是供他人使用的,所以如何交付如何获取交换价值是产品在商业化过程中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4.3、团队协作,号召力,领导力,影响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平台化的方式聚拢大众共同创造价值,就像公众号一样: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团队的协作过程中,有赖于一个人的号召力、领导力,有多大的影响力决定了可以号召多少人做多大的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同时也对心态的要求也越大,就像打工只要尽责,完成份内事皆可,而创业就需要负责所有,亲力亲为,事无巨细。 5、如何理解「持续」 5.1、全局规划,长远考虑,不计较得失 产品规划要有全局观,长远考虑,提前规划路径,预留扩展与调整可能性,也称:代码不能写死。 5.2、最小可用,敏捷迭代,不憋大招 小步快跑,敏捷迭代,专注极致口碑快,就像iPhone上市之初功能简陋,经过10多年功能的不断迭代,才逐步形成如今苹果成熟的产品生态。 5.3、行业洞察,机会判断,持续调整方向 时刻关注行业生产要素的演变,持续尝试新的市场机会、业务模式,不断调整产品的发展方向,寻找破局点,实现业务的非连续创新。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任何企业都有兴衰起落,苹果腾讯也都不例外,苹果从Mac到iPod到iPhone到iPad到Watch,一直在拓展新产品线,寻找新增长点。 5.4、产品运营,用户/内容/市场/生态的持续经营 只有用户价值与企业价值在长时间跨度下持续为正,产品经营才可持续。比如平台型产品尤其依赖产品的持续运营,等待用户、内容、市场、生态的成熟,直至越过临界点产生网络效应。 5.5、产品初心,动机与热爱,坚持的源动力 好的产品需要日积月累的更新迭代,这要求产品人对产品本身有足够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任何行为底层的动机决定了行为的耐久度。 6、如何理解「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适用于产品思维应用的所有环节,不局限于产品设计方法,持续结构化系统化思考与输出才是王道,万物皆有方法,万物皆可产品。 通过以上对产品思维核心要素的拆解,产品思维所包含的能力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呈现,不只是某个单点能力的思维方式。 在「产品思维」这个系统里,「思维方式」是基石,「价值」是核心目标,「最大化」是衡量标准,「持续」「获取」是过程与动作,「科学方法」是方式与工具。 将产品思维应用到产品工作中,能帮助我们梳理完以上这些核心问题,一个产品的方向与定位就已基本成型,后续需要完善的更多是局部与细节。 如果将「产品」替换成「事情」,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产品思维来梳理,这也是为何产品思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认同并应用的原因。 五年后的自己 人生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来自哪里?将去何方?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一年所做的事情,而往往低估自己十年所做的事情,为了减少目标偏差,不妨想一想,如果把自己看作是个产品,5年后希望自己会变成怎样? 知乎上有个问题:2019年,你有什么计划或目标? 静静教主的回答将5年计划像OKR一样进行了总分拆解。 通过将梦想清单整合到人生金字塔的这种方式,把整体目标不断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和执行清单,然后定期复盘,就像产品规划与迭代一样,整理好一段时间的需求,筛选出核心需求,明确排期与迭代计划,出现问题了再复盘调整,直至落地上线。 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所爱之物、所爱之事,并在寻找梦想、收获价值的旅途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人生即产品! |
楼主2021-10-5 17:27:26
上一篇 为什么你挤不进比你厉害的书友圈?
下一篇 稻盛和夫:职场中如何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