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324回复2 字数 1,377
IP:- 中国
会识文断字固然好,可把握不住自己,提笔乱写好不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县北片有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中师毕业,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他为人忠厚老实,深受师生爱戴。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发牢骚;要命的是,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记录的大多是他对生活的不满! 他在日记里写道:都说xxxx好,好在哪里?家里的土炕上铺的三块席垫都是半块半块的,连一片完整的都没有。 有一天,教务主任常规检查老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正好查他批改的作业。鬼使神差地,一本日记混在学生作业本里!主任仔细检查着每一本作业,自然没放过他的日记。捧着日记本,主任惊出了一身冷汗!那年月人们的政治觉悟都挺高,在大是大非面前,可来不得半点马虎。他飞快跑向校长办公室…… 这位老兄运气实在差,正撞枪口上。正愁抓不到典型,自己送上门来了。 枪口就是“一打三反”运动。 “一打三反”运动,是指: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和反对铺张浪费。但运动的重心,在于“打”(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运动高潮时到处悬挂着最高指示:“杀!杀!杀!杀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的标语,展现了运动的恐怖和肃杀气氛。 公安局几辆警车过来,抓人的抓人,搜查的搜查的,又查出两本厚厚的日记本。三本日记成了铁证,立马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抓捕――批捕――公审――枪斃,十几天完成。 就这样,这位爱写日记的教师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身处那个民主法制遭践踏的时代,这并不奇怪。我们在回忆审视这段历史往事时,更应该理性地认识问题。个人表达诉求,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尽管此案最终在八十年代得到了平反,但教训是十分惨痛的。但愿这一切永远成为历史,不再重演! 无独有偶,我县南片有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他平时酷爱写作,常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些豆腐块式的文章。他关心国家大事,对时政类新闻尤感兴趣。 一九七六年十月,党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举国欢庆!喜迅传来,这位仁兄却愁眉不展,对此十分不满。 他公开对同事说:“怎么能这样?主席尸骨未寒,就抓他的老婆江青同志,简直是造反!”同事十分吃惊,劝他别乱说,他竟说:“你们被蒙蔽,什么也不清楚!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要写信给上面,要求他们纠正错误。” 于是,他提起笔,写信数封,发了出去。这个流程与投稿相同,但也有所不同。投稿要求不能一稿多投,这位却信投多处。从上至下多部门收到了他写的鸣冤信。这还了得,上面批示下来――抓!信件就是铁证。没判死刑,只判了死缓两年后执行。为什么会缓期两年?因为他哥哥是地区法院院长(当时回避了),操刀人在判决时,稍留了点情面。此人坐牢三年,迎来了转机,后被平反,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能活下来,实属万幸! 回到家里,看到苦等三年的老婆,两人相拥而泣。正缠绵间,邻居来报,他家养的羊失足吊死在山坡上。吊死的羊是不能吃的,吃了晦气,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他老婆打算把死羊埋掉,他却不信这个邪,对老婆说:“埋了多可惜!吃!我都是死过一回的再生人,怕什么?”端着一大碗羊肉汤正喝得起劲,邻居又来报,他家的牛滚下山摔死了。 他无奈地说:“咋这么急?等我把羊吃完了,你再走不迟呀!” 牛羊是否在阎王那里顶了他主人的缺,这个不敢妄猜。但他能活着,运气真好!可人活着,不能老靠运气。人还是要把握住自己前行的方向,任性有时可真要命! |
楼主2022-9-20 19:52:19
上一篇 原创微型小说丨分享
IP:- 中国甘肃平凉
麒麟树 发表于 2022-9-20 21:04
学知识了,感谢大哥。
板凳2022-9-21 11:1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