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786回复0 字数 1,459
IP:- 中国四川成都
本来承诺上篇次日即发其二,但奈何琐事缠身,不得不鸽几天,我亦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之理,所以趁着未竭时,补上其二。 正如前文所述,其二为所思所想,将更具抽象。 首先是对情节安排的思考。要分析情节,首要就是抓住典型场景。在我看来,电影中的雨和烟都是很重要的意象。每一段新场景的展开前,几乎都必然伴随着一场大雨,雨是一种情绪烘托,而大雨则是愤怒和悲剧的预言,在电影中疯子在愤怒,许亮也在愤怒,主角马哲同样在愤怒,而悲剧的,只有主角一人,看到儿子做出和疯子一样的动作,我顿时觉得主角好像是西西弗斯神一样,永无止境地推着该死的石头,不禁悲从中来,感觉荒谬不已。同时,电影中的烟也代表着情节扑朔迷离,来去无踪的缥缈,这也将电影的“悬疑”色彩渲染的更加浓重,若说雨是场景的预告,那烟就是场景的正在,实践中主角无时无刻不在抽烟,而每次抽烟都伴随着主角的思考,不论是思考案件,还是思考妻子,亦或是思考“三等功”,这些最后都有看似了还算好的结局,但只有主角知道,这些早已如烟般成了飘散无形的讽刺幻像。而对于情节我最后还想说一点,主角在电影院中梦到的那些怪诞的场景,可能正是在说明河边的错误其实是主角的错误,主角就不应该参与这场案件,因为幺四婆婆得到了解脱,宏终于和铃在一起,小孩对此早有所知,局长也得到了荣誉,只有主角是局外人,妄图记录这一切,最终却失去了一切。 其次是对哲学原理的解析。电影开篇便引用阿贝尔-加缪的名言,指出“命运”或“神”的面孔是“糊涂又高深莫测的”。将神圣的神和命运说成糊涂又做作,便在一开头就位电影奠定了荒诞的基调,而这种荒诞荒谬,就正是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理念,因此很显然,明白了电影是基于“荒谬人生,世界虚无”的哲学基调,那相信电影中很多疑惑就已经迎刃而解了。同之前提到过的,主角看似全程参与了案件,并为真相所努力着,但在我看来主角实际上就是“局外人”,或者说逐渐沦为局外人,何出此言?从电影院成为办公室开始就已经初见端倪了。电影院是何地方?放松娱乐的休闲场所,在这种地方办案,寓意可见一斑,若说之前是暗示,那主角的梦境就是直白的高声呼号:主角的视角如同拍电影般目睹了三场命案的全过程,抢救燃烧的摄影机无果后在洪水决堤般的乒乓球中惊醒。在这组镜头中,怪异荒诞不禁令人感到糊涂不已。而这组镜头也是全篇唯一展现所有人不同立场的镜头,从这里就能看出主角作为旁观者在“旁观”的工具烧掉过后被众人耻笑,身份暴露无所适从,而后主角站在漫延的乒乓球里,主角变彻底完成了“局外人”的身份认同,对案子的坚持恐怕也是像看电影般对剧情好的好奇,冷漠荒谬。认识到这一点,就明白了为何要引用加缪的话作为一切的开始,也就理解了为何会有那么多突然的诡异的死亡,因为这就是对无意义的荒谬最直观的解释!是对当下虚无人生观的无情揭露。 最后是对矛盾之处的个人见解。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矛盾就是宏的死亡,既然是突如其来的谋杀,又怎能写好这样一篇长长的告别?若是心怀不甘的死去,又怎能写的如此从容坦然?又若是自愿寻死,手无寸铁的诗人又如何独自割开后颈?宏在诀别信中写到“诗歌不是庇护所,迟早要回到现实”,不禁令人好奇,他看到了什么呢变得如此悲观,甚至一瞬间就坚定了唯有死亡才能到达纯粹的极乐,即使和铃阴阳相隔也在所不辞,实在让人不解。就算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怎样理解,唯一的想法就是:推动剧情,泼墨荒谬吧。 如此以上,便是我的全部思考,当然相比于全片而言也只写了凤毛麟角,差之甚多。对于如此意义深远的电影,我亦自知解读浅薄,不甚全面,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补充表情。 |
楼主2023-10-29 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