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891回复0 字数 1,150
IP:- 中国四川成都
显而易见,这是我看完《河边的错误》后所写的一篇,不知属于何种文体,干脆就叫文章吧。至于这篇文章为何没有像之前几篇那样取个还算委婉的标题,说来不怕笑话,是因为我想不出该怎么取得那样婉转,索性就直白坦然直奔主题了,原因嘛,诸公且听我于下文分析。 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倒不是我如走马观花般什么都没看明白,相反,恰恰是我看到的太多了,而又太零碎了,这些信息堆积在脑子里又理不出令人舒畅的逻辑链,混合上未能解决的疑惑,就让我的脑子如同一团浆糊,自然迷茫不已。总括结束,接下来细说我具体怎么个迷茫法。 其一,首先是我究竟看到了什么?电影剧情不必多说,我想能正常出入电影院的人都能看明白。我想说的是更内涵的。首先是局长这个人物就很特色鲜明,简直是中国式领导陋习的集大成者:形式主义、满眼功利、尸位素餐。从他第一次出场到结束,他就没到过犯罪现场,每次出现必然是满嘴“报告、总结、先进集体”之类的废话云云,绝不关心除自身利益之外的任何事。同时想来局长每天蜗居在警局也是担心身体迟早憋出病来,竟然在警局弄了个乒乓球桌,自己贪玩连饭都不吃去打球还美名其曰:“集体精神”,属实是让人笑掉大牙。 其次是主角也是专案组队长的马哲。从我第一次听到主角名字的一刻起,我就知道此人必然意义非凡。看完全片,发现确实如此。马哲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足够果决,足够尽责,又足够勇敢。可若只是如此,还远不称不上意义非凡,毕竟全国像这样的基层警察数不胜数,而这里妙就妙在,谜题和谜底竟然是同一个!马哲之意义非凡,也就在全国像这样的基层警察数不胜数。想想马哲之所以为马哲,就是因为它强调人的实践的重要性,并且尖锐的指出了阶级矛盾的根源。主角“马哲”代表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马哲”的尽职、实干、平等,就是马哲所赞扬的进步的集中体现,而“局长”之流所代表的功利、虚荣、轻蔑,则是落后退步的集中体现。现在想来,影片中只有身处一线的警察同志和劳动人民有过姓名,而局长之类的领导则由“领导”、“上面”、“市里”一言以蔽之吧。不过局长好像是有姓的,虽然也记不住了,但是看在他能准确说出制式手枪的型号和弹容量,倒也还不算特别无能吧,有个记不住的姓也算合理。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不就是一部讽刺现实的电影吗,有什么好难的。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我说的可只是电影里最小的两个点,至于其他的刑侦判案、夫妻关系、社会现象、明喻暗喻等等,要说起来那就更是没完没了,滔滔不绝了,所以本篇关于此就此打住。 其一讲完,其二才是重点,不过看到已有如此篇幅,就写到此吧。明天再把其二写完,诸如情节安排的思考、哲学要素的解析,还有对各种矛盾之处的个人见解,亦就是说我想到了什么,都将放在其二篇中讨论,还望各位不吝见解。 |
楼主2023-10-25 16: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