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613回复1 字数 1,745
IP:- 中国北京
![]() 上周的天气好冷,有种手都伸不出来的感觉。接大宝放学,他手里拿着一块保暖贴递给我,让我先暖和暖和。 我笑着问他保暖贴哪里来的? 他说从班里某同学那里买的。校外都是1块钱1贴,这位同学卖2块钱3贴,好多同学都在他那里买。然后大宝还眉飞色舞地给我算起这位同学一个上午赚了多少多少钱。 ![]() 我听他侃侃而谈,满脸羡慕,就和他聊:“你只是算了他收了多少钱,但是他的成本你没有计算啊!就算是他是批发买来,大约1块钱2贴,这样把成本抛去之后,他也没有挣多少钱啊!而且,还有买的多了,卖不出去的压货风险。” 大宝想了想,点点头:“果然是小本生意啊!其实这位同学还是蛮厉害的,他还在家里做一些小手工,就是前段时间我给你看的那种用纸叠的小手枪,可以发zi弹的,他也拿来卖给同学,1块钱1个,这是净利润吧?” 我反问大宝:“他做小手工的价格成本比较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的时间成本呢?他总要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完成手工制作吧!” 大宝回答:“业余时间是自己的,他用来挣钱没有错吧!” 我笑:“是的啊,但是时间成本本身也是一种成本啊!对比于业余时间沉溺在网游里不可自拔的人来讲,用自己的时间成本合理挣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啊!” ![]() 本来这件事情也就是我们随便地聊了聊就过去了,我没有深思,也没有和大宝共同商讨出是非对错。 结果昨天大宝放学回来告诉我,他们班里的那位卖东西的同学被老师点名批评了。 我忙问为什么? 大宝说,这位同学在学校卖东西的事情被老师发现了,所以老师批评他了。并且让他把所有卖的东西列举出来,把钱还给同学们。 ![]() 我想了想,问:“那他卖的暖手贴你们都已经用过了,还怎么还给他呢?” 大宝说:“老师没有让我们还东西,就是让那位同学还钱了。” 我直觉反应没有这么简单,就追问了一句:“老师为什么这么坚定地让他还钱呢?毕竟你们也都拿东西了啊!应该是你们还东西,他退款才更合理吧!” 大宝回答:“因为他在美术课上也卖暖手贴了,老师提醒他之后,他还忙着要同学给钱,老师生气了,就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也告诉他家长了,这个是和家长共同商量的结果吧!” 哦,果然还是事出有因。 ![]() 其实,总是会有一些孩子在校内完成自己的“生意经”,这是一个屡见不鲜的情况。至于是非对错,也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有人认为孩子这样的行为,只要是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鼓励。 因为这是孩子能力的展现,包括对经济极度敏锐的能力、生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掌控全局的能力等等; 同样也是一种锻炼,锻炼了孩子的口才、计算、言谈等等; 再说现在的社会早就经济化了,为什么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赚钱能力呢? ![]() 还有人认为鼓励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鼠目寸光、得不偿失的。 首先孩子之间的交往,本就是很纯洁的同学关系,结果被过早地扯上金钱,让孩子误以为钱是万能的,甚至让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其次孩子赚钱之后,自然而然就觉得钱来的快,赚得容易,从而没有节制的花钱,而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不让家长知道的,这样孩子本该形成的正确人生观也可能因此而扭曲; 第三孩子的“生意经”,一定是会耗费孩子的经历和时间的。把本该用在学习上的经历和时间,都用到了赚这种小钱上,对于孩子的未来来讲,难道不是因小失大吗? ![]() 对于家长的各种看法,可能也会因为自己人生经历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是针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校内的生意经,还真的应该制止。 因为针对中小学生,还正处在成长的阶段,需要一个相对纯粹的学习空间、相对单纯的同窗情谊;而学校,无疑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空间。 另外,孩子毕竟是孩子,所卖的物品是否有质量保证很难说,是不是三无产品也无从保证,再加上小手工又是可以发zi弹的小手枪,虽然威慑力几乎为零,但是也属于危险用品不是?所以一旦出问题,就不会是小问题。孩子意识不到,但作为老师和家长,却有着帮助孩子的义务。 ![]()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自有自己的经济头脑,也明白“钱”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不妨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带着孩子到比较安全的广场、公园等地,让孩子尝试去卖一些正规渠道而来的矿泉水、纸巾、无伤害力的小玩具或者小手工等小物件儿;早些年还有鼓励孩子们三五成组,结伴卖报纸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和体验。 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亲身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也同时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才是最轻松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
楼主2021-9-20 1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