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420回复3 字数 1,259
IP:- 中国河北廊坊
为什么中国的传统道德,无法成为现代社会的伦理? 自古以来,国人最自豪的是“中华礼仪之邦”,把道德看的高于一切: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用道德修身、齐家、教化世人、治国、平天下。然而不幸的是,在遇到现代文明观念的强有力冲击后,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遭遇尴尬,被视为腐朽、落后、压抑人性的象征,甚至陷入衰亡。 为何两千年来的传统道德,却无法成为现代社会的伦理?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在《良心论》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传统道德的三大问题: ——只讲直觉,不讲逻辑,永远无法把问题说清楚 古人总是喜欢把问题说的太“玄”,相信道德源自直觉,是“不虑而知”的,不该说的太清楚,具体能领会多少取决于人的智慧和悟性。所以王阳明37岁在龙场悟得“良知”,又用了十三年才揭开“良知”之谜。 然而这样的道德,不讲逻辑,不讲理性,既无法向大众推广,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能在书斋里被珍藏和把玩。所以,中国只有知识分子有道德意识,普通民众则只有风俗。中国士大夫式的精英道德,更适合被看作是一种精致的人生哲学,而无法成为普世的现代伦理。 ——只讲教化和服从,不讲权利和义务,个人主义无容身之处 古人眼里,道德的起点是人的良心,终点却是集体的“忠、孝、礼、义”,一个人必须让自己的良心,去适应和服从一个集体和秩序,去解决生存、排序和团结的所谓“大问题”,骨子里却是两千年集体文化对良心的绑架,个人主义无容身之地。 而现代伦理关心的是三大边界问题:公域和私域的权力边界、人与他人的权利义务边界、个人边界内的绝对个人权利。正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以“无代表,不纳税”来拒绝履行爱国义务,因此,它骨子里无法和古代道德相容。 ——道德要的是“底线”,不是“高度”,不仅要警惕过度自私,更要警惕过度高尚 古人喜欢把道德定得太“高”。总是无限拔高人性中的善,却无法真正正视人性中的恶,所以,它沉迷构造大同世界式的道德乌托邦,把道德看作关乎“圣贤”的高度,而非看作关乎每一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基本问题。 真正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道德,呼唤的绝不是圣者贤人,而是正直的人、能坚守正当原则的人。 在何怀宏看来,偏执和狂妄才是真理的真正大敌。“天理良心”是维系社会不致崩溃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强的一道防线。在三十年苦心研究、思考之后,他在其心血之作《良心论》中毫不留情的指出: 因为现代社会追求的是多元价值观,背后是一种“人人可践行”的底线伦理,而非古人痴迷的道德高度,相反,一味讲究道德高度的传统道德,则在世人心目中,变的古板、陈旧、僵化,只有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只有秩序,没有自由;只有遗老遗少,没有英雄和思想火花。 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学术世界震动,被公认为梁启超《新民说》100年之后,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性回应,更被视为当代中国道德哲学和国民性问题的最重要著作。 正如何光沪教授所说:“作者思考了这个对于中国社会生死攸关的命根子问题……不仅弥补了以往至少一百五十年的遗憾,而且值得受以后至少一百五十年的重视,直到我们文化中最缺失的东西——普通、合理的道德规范得以在中国确定。” |
楼主2021-11-4 22:15:28
IP:- 中国北京
热爱生活的小贩 发表于 2022-9-29 12:55
毛主席骂宋襄公,说他是蠢猪,由此就可以看出传统“仁义”道德的没落!
地板2022-9-29 13:4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