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国学不能变成一种秀,那就坏了”

2021-10-6 19:23:05查看2557回复1 字数 4,213

IP:
原创 凤凰网文化 凤凰网文化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称“国学”。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1980年代,在经历过一系列思潮和历史的变革后,“国学”作为一种文化概念重新兴起。

从“国学”产生开始,其命运就在不断争论和各异立场中跌宕起伏。从1922年胡适对于“国故”的强烈批判,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兴起的国学热,“国学”如同符号一般,忽而被钉在耻辱柱,忽而被捧上神坛。先秦诸子、两汉经文、六朝骈文、唐诗宋词……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变迁凝结而成的文化,必定是流动的、多元的,不能简单化的定义和描述。

所以在当代环境下,我们谈论国学,究竟在谈什么?在近日的凤凰网国学大典上,我们与冯骥才、许渊冲、朱永新、王鲁湘、许戈辉聊了聊这个问题。

#国学是什么?

作为大众熟知的文学大家,冯骥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于文坛。那些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之中去。11月28日,在凤凰网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上,冯骥才获得了“公共建设力”奖,以致敬他对于文化遗产抢救做出的贡献。对于国学,冯骥才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们所谓的国学,一般的解释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我们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甚至说国学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里,经典的、有自己特色和系统的学问。

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扬弃糟粕,取其精华,要把好的精华甚至说世界上好的精华吸收进来,要不断把那些不好的东西、不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东西扬弃掉,它是一个活的过程。今天我们弘扬国学、传播国学,就一定要真正地热爱自己的文化,要想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懂得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深刻地认识,而不是很表面的,特别是不要被市场变成了一种秀,那就坏了。

我们还是要真正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里究竟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真正能引以为豪的,让我们这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要把这个东西认识到,这个我们是要下功夫的。不但要下功夫,还要跟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新的、开放的时代相融合。

还有一个是,我们要敞开胸怀接受全世界各个民族创造的不同的优良的东西。在这么一个时代下,我们要让我们的国学跟这个新的时代融合,要吸收世界上的一些好的东西,还要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的国学。






dBjN51oZVB5mlCv1.jpg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发表获奖感言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国学传播其实是我们份内的事,是必须要做的事。国学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传承。传承实际就是传播,既是竖向的传播,一代一代地向下传播,也是横向的传播,让我们的国人都能够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还要把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的人,通过认识我们的国学,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和相互学习。这是我们份内的工作,也是我们本职的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何在?

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鉴于此,凤凰网国学大典将“海外影响力”奖授予了这位百岁老人。他总结中国文化重文,西方重武力。比如西方早期的经典《荷马史诗》,是关于打仗的,它重的是武。中国相反,我们最早有《诗经》,重的是文,重的是文化,而不是武力。







yecLgyAWq2EK2Shi.jpg


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奖获得者,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在颁奖典礼现场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需要深厚的积淀才好玩味,许渊冲提出有一半“老外”是不会懂的。所以翻译不是很简单的问题,要是不懂装懂,不懂中文,不懂中国文化,很容易闹笑话。举个例子, “不爱红装爱武装”这句话很简单,中国人一听就懂,但外国人他怎么翻译呢?他说这是讲中国女人不喜欢穿女装,喜欢穿军服。其实这句话意思应该是中国女人敢于面对硝烟,而不是沉迷涂脂抹粉。

用英文来表达的话,涂脂抹粉是Powder the face,在这里的powder是涂脂抹粉的意思,可是中国女人们不喜欢在脸上涂脂抹粉,不喜欢Powder the face,而是喜欢Face the powder,这里Face有“面对”的意思,而Powder在这里不是“白粉”,而是“黑色的粉药、炸药”,所以Face the powder的意思是面对硝烟、敢于打仗,表示中国女人英勇、敢于面对硝烟,而不喜欢在脸上涂脂抹粉。

这两个“粉”字,一个化妆的白粉,一个炸药的黑粉,一个可以做动词,一个做名词,硝烟也是这样,“烟”可以当做名词,也可以当成动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西方人翻译时简单的说是中国女人们不喜欢女装,而喜欢穿军装,这就没意思了。敢于面对战火硝烟,说明中国不落后,说明中国是有希望的地方。

#国学对于当下有什么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国学大典现场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谈到了国学的当代意义。

他认为,国学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传承,同时也会和记忆性的传承交融。好的经典在任何时代都可以用这个时代的语境来重新解读,重新进行对话和沟通,只要能够不断和它对话,从中不断领悟它所发出的智慧的声音,它对当下就有了新的意义。

国学的经典著作,是更适合中国人的经典,因为它是在中国土壤里面长出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安顿心灵,帮助我们为人处事,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矛盾和挑战。

#疫情下解析传统文化的关键词?

“允执其中”——大典主持人王鲁湘提出了这四个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他认为这是中国智慧对人类文明在当今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警句。

当祖先把这几个字说出来的时候,已经总结了前面几千年的历史。人类的文明经过了非常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它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又分成不同的阶层和阶级,由于后来信仰的加入,又分成不同的宗教,所以人类要成为一个完全的利益共同体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可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永远会有利益之争,这些利益之争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因为人类本身按空间分成了不同的民族,分成不同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地球上所处的环境不同,有些环境恶劣,有些环境优沃,这样的话,它的发展水平,包括获得自然物质的方便性都很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不太一样。

再加上意识形态,加上宗教,加上政治的话,社会制度安排不同,人的社会属性又会出现差异性。要想把这些差异性全部统一起来,目前做不到,过去也从来没有做到过,将来能不能做到,不知道,可能永远做不到。那么人们就需要哲学来协调我们的行为,来均衡利益的诉求,然后把极端的意识形态诉求控制住。也就是要抛弃两个极端,取中间的平均值、最大公约数来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而老祖宗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知道这一点了,允执其中。



nnfAnPX81P1GPO2r.jpg


主持人王鲁湘(左)和许戈辉(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有很多的思想和观念都会对我们的生活或者说生命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会引发我们的哲学思考。其实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四个字,叫天人合一,许戈辉这样总结。

新冠疫情,我们要面对一种不知道到底从哪来,也不知道究竟会把人类的命运引向何方的这样一种比较凶险的病毒,恐怕在当下历史阶段,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像这给全球突然间摁下了暂停键。所以为什么我会说到天人合一,就是说病毒作为一个古老的微生物,已经在地球上有多少多少亿年了,它比我们人类要古老得多,要聪明得多,可能生命力要强大得多。

由此可见,人类面对自然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但是同时我们又应该保持一种洒脱的超然的态度。我们一方面要小心谨慎,一方面又要应该叫做乐天之命吧,也要乐观和洒脱。所以老祖先给我们的这种智慧,天人合一,是让你面对各种具体的困难或者是挑战的时候,还能够跳出来,然后往远看一看,往高看一看,这种谦卑和高远是很圆融地结合在一起的。

#学习“国学”从何开始?

许渊冲:中国诗词我翻了一百多本,所以不能说哪一本,要读就从古代开始,中国爱好文,中国第一首诗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明中国文化非常发达,“关关雎鸠”外国人都不理解,外国人以为“关关”是一种鸟,但其实中国诗词里说的非常清楚,“关关雎鸠”,“鸠”是指斑鸠,斑鸠就是“咕咕”叫,不是“关关”地叫,那为什么说是“关关雎鸠”呢?因为如果说“咕咕斑鸠”,声音不响亮,也听不懂,所以古人就把“咕咕”加个元音,就念“关关”了,所以“咕咕斑鸠”改成“关关雎鸠”,这样声音非常响亮。另一方面,把“咕咕”改成“关关”,还说明中国音韵的发达,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达。两千年前,中国有西方直到今天才有的文化,可见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阅读史”,这句话现在被很多人所知晓,的确是这样,其实每个人阅读的高度最后成就了他精神的高度。那么这样一种阅读的历程,也是人的精神不断地走向高处的一个过程,所以读国学肯定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我曾经专门请教过南怀瑾老师,他就讲,从孩子开始应该从《幼学琼林》、“三百千”这些更适合儿童年龄的国学开始。在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有不断地深化。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读不同的书,而且有一些书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读,本身的感受、体验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同一本书、同一本国学经典可以进行再次阅读,会帮我们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冯骥才:实际上不需要我推荐,我们的国学从我们古代的诸子百家开始,哲学、文学、艺术、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经典。我始终提倡一个观点,就是首先阅读经典。

我们现在接受的信息量太大,我们每天用手机的时间太多,我用手机的时间也很多,每天据说每一个人六个小时跟手机发生联系。那么我们的大量的信息就是从手机里来的,手机里来的东西当然也不完全是没有价值的,有很多有价值的、很重要的材料,也有很多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东西,关键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足够的一种眼光、视野、高度、思想和精神定力。如果有这个东西,我们就会善于吸收我们每天接受的各种各样的碎片化的信息里面,一些有价值的、有营养的部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那个根,我们就会被各式各样的碎片化的、五光十色的东西所埋没。

而且今天埋起来了,刚扑噜干净,明天又要埋起来了,天天被埋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年轻人随着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会不断地拿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文明跟世界文明相比较,我们会慢慢地会发现我们身上一些优良的东西,但是也同时要学习,只有你学习的时候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够对自己认识得更深刻。

编辑、整理 | paddy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楼主2021-10-6 19:23:05

浏览奖励

1

查看全部奖励

全部评论 查看全部 倒序浏览

baower IP:- 中国

作者快更新哈 我喜欢你的作品

沙发2021-10-6 19:25:08 回复

助推上热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立即注册 |

花猫写作网-让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价值!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