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今年的现实题材剧集,终于等到了一部口碑、热度不错的《小巷人家》。
在线播放和话题方面,能和95花“打擂”的两部古偶打得有来有回;豆瓣开分8.2,口碑表现也可圈可点。
究其原因,该剧的成绩除了得益于流量艺人的加持,也是因为该剧的叙事思路,打造了一部现实题材序列下的另类“爽剧”。但该剧目前的若干争议,同样与这些因素有关。
而在这背后,现实题材剧集面对的问题与探索,或可通过该剧进行一些透视。
现实题材“爽剧”
《小巷人家》好在哪?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可以很直观——剧情逻辑在线、前期演员表现可圈可点、以小见大地表现出了70年代末之后的时代变迁,用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故事提供怀旧与治愈。
但其实这套逻辑,适用于大部分年代剧佳作。凭借“怀旧”属性,年代剧一直能够吸引相当数量的中高龄层受众,每年都保持着较高数量的产出,所以也不乏在叙事上能交出不错答卷的代表作。
包括《小巷人家》的故事底子,也是一种年代剧常见的叙事框架,通过一处院子、家属楼或厂区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呈现大时代下不同的人物命运。
而与大多数年代剧不同,《小巷人家》实现了对主流观众的吸引。
纵观近几年的年代剧,除了《人世间》《南来北往》等少数作品有不错的热度口碑,其他的很多口碑制作,包括如《似火流年》《曾少年之小时候》等试图拉近主流年轻观众、聚焦青少年的高分剧,在线播放和讨论情况都未真正出圈。
究其原因,或许在于该剧对观众情绪价值的满足。
首先,就是把“怀旧”的价值真正和当下的痛点形成了对比组,重点不是歌颂苦难、也并非大时代下谁能做弄潮儿,而是在家长里短的人情社会里刻画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更慢、更满足、更温情脉脉。
影视剧的最大功能是“造梦”,而《小巷人家》通过提取城市化时代之前的生活要素,给观众编织了一个有沉浸感的、无比美好的梦。
谁不想有个邻居,嫌孩子烦的时候就扔到对方家里,而不用考虑“距离感”?谁不希望有个朋友跟你“不谈钱”,毫不含糊地拿出所有积蓄帮你买电视,到其他城市打拼可以直接把家门钥匙给对方管着?
饿的时候隔壁总有你一双筷子,这就是当代人在情感上最需要的“踏实感”。
在某种程度上,《小巷人家》的故事是极端的,庄、林两家的互补程度甚至有些理想化,四位家长的组合可以应对那个时代让人头疼的绝大多数问题。而对于当下身处焦虑的年轻一代,这似乎又能对照童年熟人社会滤镜的“真实体验”。
由此可以说到第二点,《小巷人家》的叙事是轻焦虑化、甚至去焦虑化的。
这不意味着该剧缺乏现实议题,事实上,被愚孝的庄超英气得乳腺不通畅的观众绝非少数,演员郭晓东日常上微博骂庄超英道歉已经是保留项目;而庄桦林、王芳的遭遇也和黄玲一样,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困境。
但在这些桥段的处理上,该剧又能有效完成观众焦虑情绪的“卸力”。
一方面是焦虑“不隔夜”。黄玲和宋莹这对姐妹组合,一个手里有活、一个嘴里有活,加上十全老公林武峰打辅助,坊邻左右的女性谁有事都能帮帮场子;宋莹、林武峰更堪称观众“嘴替”,一个当面问庄超英“玲姐跟你享福了吗”,一个劝庄图南“你妈妈是给你抢水的人”,观众的憋屈立马得到释放。
另一方面,剧集其实有着明显的喜剧化处理,进一步实现了观剧情绪的轻快和松弛感,每次出现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后,都会以喜剧桥段来冲淡。在这方面小林栋哲表现最为突出,也让小演员孙思程成功出圈。
《小巷人家》拉出了一条极富跳跃性的情绪曲线,从这个角度说,该剧其实是一部为当代人定制的、突出治愈属性的另类“爽剧”。
当观众沉浸于一种极致温情的邻里生活,为逢山开路的父母组合叫好,这种体验超越了大部分依然沉湎于制造焦虑的同类内容,而提供了当代观众需要的治愈和沉浸感,总算不用看勾心斗角,只想感慨一句:“还是正常人更多。”
正午的硬币两面
除了叙事策略,《小巷人家》的良好口碑,离不开正午阳光在长期以来精品化制作的一些“传统”。
比如重用演技派,闫妮、李光洁、郭晓东、蒋欣这四位家长,此次都以扎实的表演新添生涯代表作,不少配角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服化道等细节上,正午阳光一以贯之的匠心制作,也确保了全剧突出的生活质感。
只需一点就能证明,全剧相当比例的戏份都发生在一个小院的两个套间里,观众却不会感觉到镜头的单调,情绪充沛的演员表演、有效多变的镜头调度、道具细节等填充的画面信息,绝对是缺一不可。张开宙这位孔笙弟子,也展现出了其优势。
长期以来坚持的精品化制作,构成了《小巷人家》“好看”的基本盘,成为一种“正午式的胜利”。
但许多观众指出的问题,也是源于正午阳光的选择。
争议主要集中在孩子们长大之后,年轻一代演员们的表演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长大以后的庄图南,包括台词和一些基本反应,被认为在表演上“拖了后腿”。
客观来看这种争议,不能否认,庄图南这个角色是极具复杂性的。
原著作者大米在《小巷人家》后记中就表示,这个本以为两个月能写完的故事拖了半年多,卡文就是卡在庄图南身上,事业线和感情线都非常难写;精英教育与压抑成长环境在他身上交汇形成的复杂性,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让人反感。
这种表演难度对于范丞丞来说,或许有些“超纲”,在类似题材的《曾少年》中有过不错表现的他,这次在表演时却显得失措。尤其是庄图南和林武峰关于母亲黄玲的一场深谈,面对后者的入情入理,前者缺少反应的表现让不少观众表示失望。
进一步来看,选择由范丞丞出演庄图南,是正午阳光近年来引入大量95、00生花担纲主演的新常态。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正午阳光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平台的某些制作“标准”实现平衡,也更好地实现To C;客观来看,能取得较高的宣传期热度,也离不开《小巷人家》汇集范丞丞、关晓彤、王安宇、卢昱晓等新生代艺人。
如何在精品化制作与流量之间取得平衡,正午阳光这道题需要更好的解法。
走出“现实题材陷阱”
而对于行业来说,《小巷人家》出现以后,今年终于有一部现实题材剧集,取得了口碑和热度的双响。
近年来现实题材剧集频频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今年的两部豆瓣9分+的剧集《山花烂漫时》《日光之城》,都没能真正实现热度转化;热播期口碑破圈的《我的阿勒泰》《边水往事》,在播出数据上较爆款还是仍有一定差距。
少数实现讨论出圈的如《凡人歌》,“现实不现实”也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围绕着谢美蓝、二本爱情等话题的讨论,更多是基于焦虑而非对内容创作的认同。
而这样的“出圈”,其实是此前多年现实题材的常态,即通过话题制造焦虑,带动广泛关注并转化为播放热度。
但应该说,类似的叙事策略,恰恰加剧了现实题材的市场钝感。
行业一般认为,2020年是现实题材崛起的一年,女性剧《三十而已》、都市剧《我是余欢水》以及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多部精品出圈,并带动了围绕现实题材的创作风潮。
彼时行业对背后的市场需求解读为,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观众对脱离实际的偶像剧逐渐脱敏,而寻求真正能表现日常生活、响应价值认同的内容。这也与2019年之后,长视频“内容为王”的风向取得了一致。
但因为此前多年的行业制作惯性,当风潮出现,现实题材却开始形成叙事套路。
观众比较熟悉的就是“热搜写剧”,基于主角作为警察、医生、心理医生等职业,在不同单元改编讨论度较高的热点事件,进一步刺激话题;又如女性、家庭剧,往往以三个对照组呈现多元问题,如此则难免出现同质化问题。
而伴随着套路化,从剧本到制作的悬浮、低智问题,带动了如观众“编剧找个班上吧”等吐槽,进一步加深了现实题材剧的市场疲劳。
更深层的问题是,从2020年到如今,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观众对真实表现日常焦虑的剧集在失去兴趣,而对强戏剧化的“造梦”内容有了更高的需求。
现实题材剧需要走出话题先行、制造焦虑的叙事“陷阱”,找到当下观众的情绪原点,提供更加烟火气、有温度的情感寄托。
而从这些层面来说,《小巷人家》“轻焦虑化”的探索是有着正面意义的。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825917350_114941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