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nny乔
来源|Jenny乔 id Jenny-Qiao-Love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
微信公众号:Jenny乔。
疫情正在多角度考验着企业,“裁员”、“降薪”,甚至“转岗”这些字眼都会变得格外敏感。
字节跳动爆出“部门一锅端”的猛料:疫情后,TNS国际化部门就地解散,100多号员工集体被迫转岗。要知道这100多人大多数来自海外名校,还有不少海归,加入字节跳动本以为可以施展一番才干,结果只是干审核工作,如今又面临转岗。携程前一段火了,CEO孙洁在采访时回忆,疫情爆发以来,携程面临的巨大压力:上亿人次退订,第一时间全部给用户退款,垫资超过10亿,并在采访现场落泪。女性的柔弱最让人心生同情,网友纷纷表示,欠携程一个春天,等疫情过去,一定玩回来。随后,孙洁在携程的内部信被员工爆了出来,她带头和老板梁建章(James)拿零薪,其它高管也提出自愿降薪。高管降不降薪,本是携程自己的家务事,但网友们把前后两件事联系起来,老板先是“落泪”,再是“带头降薪”,这是不是要有什么动作啊?其实,携程这波降薪算是“厚道”的了,除了高管之外的其他员工只是不涨薪,服务部一线员工还能正常涨薪。
此前,乂学教育的高管带头降薪就饱受诟病。旗下品牌松鼠AI比携程更狠,全员3.5折工资,还维持5个月,最核心高管也是零工资,一月份工资统一折半。
高管零薪大家无感,但普通员工3.5折工资,有零有整,却让人焦虑:拿着1/3的收入,过着2/3没着没落的生活。
很快,松鼠AI就有员工向上海市长投诉:公司克扣工资65%,不合法且不合理,无任何邮件或文件正式声明。
房天下、优信二手车、新潮传媒纷纷裁员降薪,说实话,全员降薪倒是没有引起多大风波,但高管自愿降薪,看似是“身先士卒”,却饱受争议。一石激起千层浪,疫情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也凸显出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削减成本在意料之中,原本以为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现在看,却变成了大规模降薪。到底是借“高管降薪”逼迫员工主动接受不合理降薪条件的“道德绑架”,还是企业真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靠高管带头降薪维持生计的地步?携程在疫情爆发后捐款1亿,松鼠AI捐款加资源更是达到了5.1亿元,一边高调捐款,一边宣布从高管到基层降薪或不涨薪,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企业真的到了需要员工降薪支持那一步吗?为什么一边大手笔捐赠,一边非要员工风雨同舟,放弃权益呢?高管们自愿降薪,到底是要传递与企业“生死与共,共克时艰”的决心,还是用富人的“作秀”去考验穷人的生计?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表示理解,但更多人则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其实携程这样会把员工“架”在了很尴尬的位置,CEO拿0薪水、高管薪水减半了,你们怎么好意思还提涨薪,况且这期间跳槽又困难,就只能默默接受。而更多携程员工开始担忧:老板降薪以后,是不是也快轮到自己了?脉脉上有携程员工匿名留言:高管行为,请勿上升员工。
在员工眼中,高管降薪只要不波及到自己身上就好,对于高管具体怎么降薪,并不是很关心。
甚至有员工主动表达希望“被裁员”,拿到赔偿款,等疫情后再去求职。
虽然暂时未被降薪,但高管自愿降薪却传递出来一些信号,显然并没有激励到大多数员工,反而让员工产生了对公司的信任危机。
这种危机感还在蔓延,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对携程此举同样感到害怕,担心自己企业也学了去。
携程高管自认为做了好事,算得上是“高风亮节”,与企业共存亡,可实际上,弊远远大于利。
朋友在一家公司做部门负责人,这次疫情后,主动降到了半薪,她部门的经理薪水被打了8折,原本以为自己够体谅下属,没让他们一起降半薪,但一次偶然在茶水间外却听到了两位经理的抱怨:
朋友后来和我说,“你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公司现在多难,能坚持发工资,够意思了。”
我劝她,“这也很正常,你们的关注点本来就不同。”
“手里拿着公司的股票,你就被绑在了这条船上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愿意牺牲眼前的一点儿利益,是为了公司业绩好转之后,能在这条船上收获更持久的利益。
但对那些没有股票的员工,工资就是全部啊,哪怕是打8折,也动了人家的奶酪。”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能20年不拿薪水,刘强东只拿一元年薪的底气吧。
对高管而言,薪水不过是“零花钱”,如果只是不领薪水,未免缺乏诚意。
所以,高管想以此激励员工,对不起,想太多了。很可能是你把自己感动了,员工却一脸懵。
在员工眼里,你们的连薪酬结构都不一样,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就像富豪们动辄都是几个亿的捐款,普通人大概率不会看到马云爸爸捐了几个亿后,大受感动,拿出全部积蓄捐出去一样。
再说点更现实的问题:员工一旦感受到有“被降薪”的可能性,就可能去寻找新的出路,尤其是那些经济负担重,但很有能力的优秀员工。
我身边一位30出头的技术大拿,这次疫情后还没被降薪,不过,老板整天和大家说复工的难处有多大,赚钱有多难,他心里也乱乱的,几次和老婆说了公司的现状,老婆劝他多看几个机会。
我问他,降薪会对生活有多大影响?
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去商场买东西,打2折我都不过瘾,自己工资打8折,都觉得要了命。自从家里有了两只吞金兽,薪水只能涨,不能降。”
普通员工的生活如此现实,不是不体谅公司的艰难,是自己家比公司更难。
老板可以不靠工资吃饭,但我们靠。
在员工眼中“高管降薪”没有被激励到,反而更加恐惧了。
从员工角度看,不得不猜想:“老板都降薪了,我们公司是不是没救啦?”
如果不是,何必做出这么巨大的“牺牲”?
就像“蝴蝶效应”说的,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太平洋上蝴蝶扇扇翅膀,都能搞起一场风暴,这势必会一层层波及到自己身上:这是不是裁员的前奏?
员工自然惶惶不安,要么无心全情投入工作,要么开始寻找新出路,这对企业在寒冬里积蓄力量,并不是一件好事。
更可怕的是,企业和员工的信任基础开始受到威胁,工作上稍有不满都会引发负面情绪和信任危机。
高管降薪,引发了一个思考:面对危机,过度反应未必是好事。
面对疫情,我们也不该过度反应,放大恐惧,对一个危机的过度反应,很容易导致更大的危机,甚至是灾难。
恐惧,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难”。
心理学有一个发现:失眠、肥胖症、长期疲劳、抑郁症等,竟然是由于生存本能发生误判导致的。一些微小的焦虑被夸张为重大威胁后,催生了一系列消极行为,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压垮身体。
我们不是被病魔杀死的,而是被自己的恐惧吓死的。
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病毒不也是靠让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攻击人类吗?炎症风暴会攻击多个器官,最后甚至威胁生命。
过度反应在金融上也同样会造成次生灾难。美国股市遭遇熔断,白宫强力救市,把利率一下降至0,结果美股反而跌得更猛了。
降息是利好股市,但此前美股跌得一塌糊涂,恐慌情绪已经非常强烈了,降至0息,反而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有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意味,不救还好,一救市遭遇再次熔断。
过犹不及的道理在企业管理上同样适用。
高管降薪这块多米诺骨牌推下去后,可能对企业品牌、员工关系、社会舆论都是一次挑战。
高管降薪看似是用个人利益做出了牺牲,但是很抱歉,大多数员工并不真买账。过度的善意,有时也会引起不适。这就像家长总对孩子说,“我做了那么大的牺牲,都是为了你好”,而孩子并不理会一样。
企业是为创造利润而生,不是为了省钱而存在。聪明的企业家会思考,在货币紧缺下,如何更好的激励员工和企业一起渡过危机?这才是疫情后企业真正要做的。
稳定军心为上,提振士气
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在视频里“手撕联名信”,拒绝员工集体降薪的请求,刷爆朋友圈,成为“别人家的老板”。
他隔着视频和员工喊话,“你们糊涂啊,哪怕卖房子、卖车子,也要千方百计确保你们有饭吃、有班上。”
他还教导员工,积极面对疫情,不能颓废。
此视频一出,立刻得到公众的一致点赞,束从轩不仅保障了员工的利益,更让众人看到了希望,消散了人们对疫情影响的恐惧感。
同时,束总还免费解决疫区医护人员用餐问题,感谢为此做出贡献的员工。
在行业寒冬激发员工的责任感,抵消逆境下焦虑的情绪,是更高明的做法。
把精力放在“开源”上,或为疫情后做足准备
节流只是迫不得已,逆境下开源才是王道。
疫情后,企业纷纷开展自救,十八般武艺齐上阵:苏宁号召全员营销,集中培训线上销售;红蜻蜓更是老板带头在朋友圈卖货,全公司导购转战线上卖货,几天突破百万营业额,红蜻蜓又“长出了新的翅膀”。
更有些服务企业,全行业积极通过预售、会员卡充值回血过冬。
办法总比困难多,与其让员工陷入降薪的恐惧中,不如团结一致,在困境里杀出一条新路。
如果企业真的缺少现金流,贷款或延迟发薪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西贝老总贾国龙致信全员,写到:总部员工率先表态,愿意延后领取工资,全力支持一线伙伴。
延后发放薪资或者获得贷款可能是更合适的做法,毕竟比起降薪,手段更加柔和,也能让人看到希望,而非一味做出牺牲。
这次疫情,同样也让职场人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收入结构的多样性在危机面前到底有多重要。
乔作为妥妥的副业转为正业人群,也想跟疫情下面对危机的职场人士提供几个思路:
1、靠一份“死工资”想过不焦虑的生活,在更加不确定的未来会更难。
谁都不能指望靠一份工作养自己一辈子,没有planB的人生就像踩在钢丝绳上,翻车是分分钟的事情。
2、狡兔三窟,从现在开始布局自己的“收入三角”。
主业收入为你提供生活必要的支持,副业收入给你从容淡定的底气,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谋发展。今天的小副业,说不定就变成明天的大事业。
而睡后收入,让你彻底摆脱“人停钱停”,不过,睡着觉能产生被动收入,必然要靠前期搭建“管道”,水才能自动流到家门口。知识产权、股票分红、房租……当一条条管道搭好,生活不再不堪一击。
三角结构最稳定,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把这三个角扎得牢牢的。
3、比收入、职位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真的很不幸,你被降薪了,乔希望你也别太难过,你也可以像那些手握股票和期权的高管一样思考问题:因为你自己就是那只最大的绩优股,而你满仓了这只股票。
价格终究会回顾价值,如果疫情下价格注定要下跌,那就努力提升价值,等寒冬过去,成为领跑大盘的那只“涨停股”,谁还会在乎曾经“跌”过几个点呢?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