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327回复0 字数 2,596
IP:- 中国甘肃庆阳
关于《道德经》批注及思考 今天我们应该重读经典,找寻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守正创新。任何理解方法,最终都会通向最后的大门,只不过远近不一,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如下,一起进步。此外,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道德经》正是对河图洛书,周易等等的注解,是较为容易的思想入门。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不如理解成:道可;道非,道常;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道,名的正反两面是道的本体常态,太极是道的形象表达。)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章一直被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作为权术,需要知道,道德经里面的圣人,是玄德之人,天底下的皇帝又有几人是玄德的,所以以此作为权术的人,自己本身已经错了,自己对天,对民众,不能做到无知无欲,只是一味的压榨百姓,又怎能是无为而治呢?大多数施政者,怎会是圣人,怎么会做到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呢?)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以百姓为刍狗的人怎么能成为圣人呢?也许正是印证了,庄子所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后面会看到这种圣人不是儒家的圣人,是玄德之人。)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传统儒家的思想里面有:当仁不让。然而里面所说的圣人则是身后则身先,进一步印证了第五章的“圣人”并非儒家所提倡的圣人。)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众人所恶的是什么呢?众人出现好恶心之后,我偏偏执恶的一面,所以我更容易变好,也就是知白守黑。)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天道是什么呢?是阴阳平衡,倘若阴过剩,就会用阳来调节,阳过剩,就会用阴来互补。在一件事情上能明白什么时候该停止,不让自然来进行你个人的阴阳调和,自就是不会造成身体的损害) 第十章 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用太极的思想和解释这六问,可以发现心之本体就是清净无为,正是因为无为所以才能有为,空才可以满。一般而言的德是什么呢,是专注于善,是一种干预,然道德经里面描述的德是玄德,是由道推演出来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在不可知,用在不可为。还是用太极阴阳调和的观点就可以解释,无和有本为一体,倘若认为有是人生活的必备品,比如有饭吃,等等,这里面其实包含了,无饭的时候才会产生有饭的想法。故此,有用的反面就是无用,本是一体。)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我们需要注意道德经里面的圣人,不是我们常识里面理解的圣人,他的德行是玄德。玄德的人是怎么样的呢?他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把自己放置在无中,将眼耳鼻舌身意恢复到最简单的状态)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无论处于事物的阴还是处于事物的阳,我都是不能长久保持的,就如同我有存有身体,而不能没有身体,所以我的身体不能长久保存。可是当我明白了这些后,我仍然想保存身体,那么我就可以以天下事为己任了,这一章,已经开始表达玄德如何去掉“玄”。)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总会有看不见的,听不见的,摸不到的,这些东西存在,而又不存在。将这些远而大的东西,逐渐放在眼前,就可以用它来知道世界的变化,可以看到,道是根本,产生了这些,人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之后这些东西再逐渐演化,就变成了万事万物,所以事情由始及末,知道开始就可以知道结束。就像后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一章,描述了老子眼中的掌握道的人的样子,谨慎、恭敬、洒脱、敦厚、淳朴,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老子给出了答案:静。清净无为。) 未完待续...... |
楼主2023-8-24 11:34:23
上一篇 忆国愁,民思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