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234回复2 字数 3,046
IP:- 中国河北廊坊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年轻人,多多少少喜欢给自己来一个“社恐”的标签。一个看上去十分高冷的当代青年,其实可能是因为实在说不出话而焦虑到两眼发直。 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走在路上远远看到熟人就开始紧张,宁愿迷路也不敢和陌生人问路,打车的时候如果碰上司机师傅谈性大发只觉得手足无措,坐公交就是上车容易下车难,一句“我要下车”堵在嗓子眼半天出不来。 这些都还是小事,工作时的办公室社交更是让人死了一片脑细胞。同事之间交往有时还得小心翼翼,电梯里碰上领导直接脑子一片空白。 从早到晚没完没了的高密度社交活动的确让人感到心累。不同场合要说不同的话,斟酌来斟酌去,却可能陷入不敢说、强说、说错话、招人嫌、更不敢说的死循环。 厌烦无用社交的当代“社恐”青年,也许展现出的是一种难得的真诚。不过,内向不是问题,喜欢独处也很好,但能够从容地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对“社恐”的你来说,提升自我修养,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办法了。 01 你活得累吗:度过困难时期的心理学 【日】加藤谛三 在社恐青年的叙述中,焦虑和疲倦都是关键词。这种“累”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一种无论如何难以摆脱的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就像无论如何无法摆脱的社交场合一样。而社恐青年们又很清楚,人不能没有社交,只是永远在为说出那第一个字而焦虑不已。 本书的作者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学家,他十分擅长当下各种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字字珠玑,层层揭穿,温柔治愈。书中对现代人“活得累”的现象做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累”的源头正是爱的缺失感,并且提出了许多对这种心态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在日本,因为治愈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这本书极为畅销,重印近30次。对焦虑的社恐青年来说,这本书同样也能给予相当的启发,当你困惑于如何鼓起勇气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时,与其强迫自己保持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不如深入内心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02 拿破仑从不睡觉: 从耶稣到乔布斯的微观社会学分析 【美】兰德尔·柯林斯 【美】马伦·麦康奈尔 成功是一种高情感能量(EE)的事业。高情感能量表现为自信、激情,以及充满主动性。低情感能量则恰恰相反,表现为犹豫、沮丧、被动、萎靡不振。 与他人每一次的社交都会对情感能量产生影响,高情感能量的人往往得益于一系列成功的社交互动。对社恐青年来说,情况可能就恰恰相反,在无用社交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心累又焦虑。 那些历史上的成功者,到底是如何从社交中获得能量,持续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持高效能的?他们当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通过成功的社交互动技巧来建立情感能量,要么将消耗情感能量的互动转变为获得情感能量的互动,要么尽可能把它们从生活中剔除。 本书三部分先后分析了乔布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大帝创立极为成功事业的人生故事,从微观社会学角度剖析他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关键特征。想要提高社交互动技巧的社恐青年,当可从中获益良多。 03 咬文嚼字的逻辑 李衍华 如果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前后不搭,我们难免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做事也没有条理。相反,如果一个人说话逻辑清晰、用词精当,那么我们对这个人的好感度自然会很高。 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口才,所显示的则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近年来,逻辑思维训练也成为热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其实,逻辑思维不体现在别的地方,它就体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说话上。 本书援用大量逻辑病例并加以分析、概括、总结,指出其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反映了近年来语言文字表达亟需“反复推敲”的现状,又强调了“咬文嚼字”对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之必要。 阅读这本书,能够帮助社恐青年们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规范应用能力。对自己要说什么能够做到心里有数,才能自信地说出口。 04 读古人书之《韩非子》 邵永海 人是语言的动物。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离不开语言。但是,语言又经常会造成人们交流的误解。相比社恐青年面对领导战战兢兢,想拍马屁都怕拍到马腿上,对向君王进言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和充分实践经验的韩非子,做个人生导师想来是不过分的。 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师承儒家之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而又归本于黄老,其代表作《韩非子》思想深邃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大中文系教授邵永海的这本书,选取《韩非子》中相对比较完整、叙事性较强的203个经典段落,小到市井小民的生活琐屑,大到国家内政外交,归纳为十六个主题,详加注解,逐句翻译,最后予以深入浅出的解说,照顾了不同古文阅读水平的读者。社恐青年们从中不仅可以习得说话的技巧和艺术,也能品读深邃的先贤哲思。 05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美】理查德·谢弗 【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现代是一个社会学的时代,离群索居是困难的,我们必须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更要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看清个体和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对社恐青年来说,这个事实可能并不令人感到高兴,但是有时真正走出画地为牢的方寸天地后,也许能看到不一样的好风景。 这本《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是美国社会学入门三大经典之一,被译为5种语言,超过500所学校采用。简洁生动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形式,取材广泛的内容,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了解社会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一个“社会人”。 对社恐青年来说,本书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由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合作而成的新版里,每章最后的“强力”学习策略手把手教习如何走向成功,新增加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既是社会学的核心所在,也是为人处世的金律。 06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美】欧文·戈夫曼 对社恐青年来说,每天的社交笑脸生动诠释了一句话:“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 “人生如戏”不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它对应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这就是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提出的“拟剧理论”。戈夫曼借助戏剧表演的术语来诠释社会互动,将整个社会生活比喻成一场盛大的演出。 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自己,但是人无法永远保持在一个扮演角色的状态,我们需要一个自我控制减弱的“后台”来进行调节。然而,现代社会的“前台”和“后台”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消失,这导致我们的“后台”空间不断被压缩,对社恐青年来说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这时候也许我们应该重新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理解社会互动的本质,找到自己的社恐根源,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为自己搭建一个能够放松自己的“后台”空间。 07 “时评中国”系列 曹林 有一些抱怨着社交让人心累的人,毋宁说是在抱怨时时揣测别人的心思实在耗费心神。其实不只是在现实生活里,在网络上,不仅有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还有一次突如其来的被杠。我们的表达欲也随着这种疲倦感慢慢地褪去。 写评论是个尤其容易得罪人的活。毕竟写评论不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得有自己的观点,但你的观点不可能迎合所有人,反驳来反驳去的,焦点反而从问题本身转移了,变成了鸡毛一地的口水战。 “时评中国”系列是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倾力打造的时事评论文集,聚焦当下时政、社会、民生、文化等热点事件,以理性评论为基点,致力于在自媒体时代,营造客观、冷静的评论氛围。 如果你希望在喧嚣的舆论场里,保持理性思考的判断力,克制躁动,学会情感与理智兼备地展现自己的观点,那么你就不能错过这个系列。 人始终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避免需要与他人发生关联。 对社恐青年来说,也许应该努力寻求途径,把社交从耗费心神的任务,转变为能够为自己提供能量的社会支持。同时也在步步紧逼的社会中,试图为自己找到一方舒适的小小空间。个中分寸把握,大有可谈之处。<点我购买> 编辑:丹怡 黄泓 |
楼主2021-9-21 20:03:40
上一篇 孤独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