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61回复0 字数 2,765
IP:- 中国北京
每一个中国人从小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更新,少数民族的生活逐渐被熟悉,从服饰到歌舞,多样的美如同花朵在民族花园绽放。 然而少数民族的文学在大多数读者眼中依然是神秘的。 少数民族同胞们现在在写些什么,其实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因此, 文学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主编的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他们,中国当代文学版图是不完整的。 在书评人许金晶看来, “这套文库以构建文学共同体的形式,在中国各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他发表在《文艺报》上的书评文章。 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学在中国各民族交流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译林出版社2020年推出何平主编的“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第一辑,一共9种书,收入了万玛才旦、扎西达娃、阿斯木、莫·哈斯巴根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彝族9位作家的作品,包括: 阿云嘎《天上没有铁丝网》 (哈森译) 莫·哈斯巴根《有狼有歌的故乡》 (哈森译) 艾克拜尔·米吉提《我的苏莱曼不见了》 阿拉提·阿斯木《珍珠玛瑙》 扎西达娃《谜样的黄昏》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一个村庄的家》 吉狄马加《迟到的挽歌》 次仁罗布《强盗酒馆》 万玛才旦《气球》 这些作家不仅是各自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代作家,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场域中也都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收录的作品,以其各自的代表性中短篇小说、诗歌等为主,一方面能代表这五个民族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篇幅上又短小精悍,便于当代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阅读;一方面为这五个民族的读者管窥其最好的作家的经典作品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给其他各民族、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了解甚少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沟通和交流的窗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套编选用心、设计小巧而精美的文库的问世,可谓善莫大焉。 上述九种书当中,我对万玛才旦、扎西达娃、阿斯木和吉狄马加的作品集印象最为深刻。 彝族作家吉狄马加的诗、文、画的精选集《迟到的挽歌》,充分展现了其“君子不器”的创作姿态,长诗格局开阔,演讲微言大义,绘画隽秀灵透,足见其文艺创作的特点与魅力。他的作品立足于彝族山区的自我生命体验,放眼于当代全球范围内的纷繁生态,而其关注与叙写的连接点则是自然、人性与人类生存境遇的永恒命题。 《迟到的挽歌》中收录的手绘插画 万玛才旦的《气球》一书收录的小说,在回旋式的对话描写与故事展现之中,充分展现作者对于身处现代化浪潮之下,在信仰与迷失、宿命与挣脱之间踌躇的藏人生活状态的还原。作者既对家乡和族人充满温情,也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对藏人社会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虔诚与放纵之间徘徊的状态,予以深刻呈现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拥有作家和导演双重身份的万玛才旦,书中多篇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上映。考察这些故事在文字与影像中的不同呈现方式,同样是阅读本书的一大乐趣。 电影《气球》剧照 相比之下,同为藏族作家, 扎西达娃的《谜样的黄昏》则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艺术气质。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凝练、讲究而余韵丰富,探求其字里行间的丰富意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诗意悠远的阅读体验。扎西达娃非常擅长在正能量的生活与故事表达中,将藏族文明在传统与现代、信仰与迷失、虔诚与商业、情感与欲望之间的种种变迁纠葛展示无余,显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与知识分子式的现实关注。 跟扎西达娃传递正能量的生活观类似, 新疆维吾尔族知名作家阿斯木在《珍珠玛瑙》一书中,同样以正向价值观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阿斯木的小说用流畅而绵密的汉语,讲述新疆维吾尔族居民在当代中国社会里的生活状态,其中交织着民族特有的信仰、神话与幽默韵味。尽管小说清晰地表达出维吾尔族人在全球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面前遭遇的种种异化与迷失,但作者用贯穿其中的劝喻式表达和充满亮色的结尾,寄托了对信仰与正向价值观的坚守。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强调“多民族”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新体现。 所谓多元,就是这些作品真实反映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差异性的社会生活状态;所谓一体,就是这些作品清晰还原各民族共同面对的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发展任务与国家大政影响。因此正如文库的名称所反映的那样,我们无比期待这套文库以构建文学共同体的形式,在中国各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以上文字摘自许金晶《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出版以来,“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受到广泛认可,获得多方关注: 译者 哈森因翻译 阿云嘎《天上没有铁丝网》,荣获骏马奖翻译奖,这是 民族文学的国家级重量奖项; 著名作家、导演 万玛才旦《气球》的同名电影于11月2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该电影已在 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荣获多种口碑佳奖; 小说《气球》更毫不逊色,荣获 《花城》、《收获》、中国小说学会等多种年度奖项,可谓影视文学多面开花,交相辉映;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以朴实天然的文笔书写西藏,《强盗酒馆》中收录的《红尘慈悲》获 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 文学的力量源自生活,更反哺现实,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今年,著名作家吉狄马加以诗人的担当与敏锐,创作了 两首以抗疫为主题的长诗,也首次收录于本书系 唯一一部诗文图集《迟到的挽歌》中。 除此之外,书系中的其他几种也是各有特色: 扎西达娃以先锋姿态崛起于文坛,写藏地的山川和拉萨街头的日常生活小景,以及新旧交替时代里形形色色的青年人,这些故事记录和反映着他们的精神真实; 蒙古族代表作家 阿云嘎与 莫·哈斯巴根也风格迥异,前者以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为切口,朴实内敛,冷峻悲切,书写“民族寓言”,为受工业文明侵蚀而流变的游牧文化献一曲悲情牧歌;后者以妙趣横生笔,重寻爱与包容的草原精神,发掘人性中永恒闪烁的亮点; 来自新疆广袤大地的作家对这片土地则始终保持热情。 哈萨克族代表作家 艾克拜尔·米吉提,以日常生活为起点,颂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诗意之境书写新疆大地的瑰丽热腾; 维吾尔族作家 阿拉提·阿斯木将寓言、故事、神话融于一体,以拟人、通感、夸张激发文字活力,借助现代意味的手段重塑传统精神; 另一位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这个少小离开毡房牧场的哈萨克牧羊女,一种古老却动人的文字序列,呈现在她所描述的这些场景和事物中,如一帧帧自祖母手中继承下来的油画。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文学景观的真正魅力,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多民族文学的和而不同与多样共生,在继承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多民族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值得骄傲的文化宝藏。本期编辑 | 明明 |
楼主1970-1-1 08:00:00
上一篇 莫言:寻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