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383回复2 字数 967
IP:- 中国
——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符合道义的社会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符合道义的社会应该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一秩序的社会。在这种结构下,人的行为要严格遵循着各自的身份等级规定,做与自己身份等级相符合的事情。 二、有道的社会应该是道德品行,良好的社会。孔子把道德的良善看做是政治的目的孔子认为,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可以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道德氛围。 三、有道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孔子认为君臣之间,各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仁与修身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关于仁,孔子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爱人为仁,要以和善的态度,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第二,克己复礼为仁,意思就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第三,淳朴厚重为仁。 爱人为仁是孔子仁的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孔子把爱人放在现实的社会中加以理解,在他看来,人的品质在于爱人,而爱人则开始于爱亲。孔子所说的爱人是由近及远的爱,从自己的兄长父母开始,然后把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身上。从根本上说,孔子的这种爱是一种有差别的爱,也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尊卑,来决定爱的程度。 孔子所说的仁是通过个人道德修养而获得的品质。除了自我修身以外,没有获得这种品质的其他途径。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而礼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没有其内在的精神,就不能成为礼。孔子引仁入礼,赋予了更加深刻的道德内涵和实质,为儒家礼治统治,奠定了道德基础。孔子认为,个人修养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士大夫以上的社会阶层来说,绝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而关乎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因为士大夫阶层承担着提高社会政治生活质量的重要责任。 孔子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修身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在道德层面上检讨自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孔子的观念中,认为士人的个人生活应该与社会政治生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士人最高的道德追求,就是符合道义的道路,则是每一个士人的理想。 所以应该注意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更重视人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强调君子士人的道德修养,在政治活动中的意义,因此,主张贤人政治,将社会的优良与否寄托于圣人的身上,其结果就会走向人治而轻视法治的作用。 |
楼主2021-12-18 19: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