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695回复2 字数 1,915
IP:- 中国福建
从武当山回到闽南一段时间了,今天特地回顾在那边的生活,除了练武的经历确实与平常生活不一样以外,其他貌似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似乎在全国各地都是如此? 当初抱着朝圣真武大帝和养生的想法,毅然决然去了武当山。幻想着能够体会道教圣地的底蕴,感悟自然无为的思想,以此修养身心,强身健体。 莫名想起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看了《问道武当》和《太极武当》纪录片,对片中描述的武当山文化十分向往。那些酝酿在时光长河中的武当正史和道人秩事,总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再加以道教自然无为的思想,磅礴大气的皇家制式建筑,三丰派的太极拳传承,让每个观众不觉心生憧憬。片中散发仙家气息的山水道观和引人入胜的旁白解说,在此不再赘述,只记得一句震撼心灵的台词如下: 巍巍武当山,绵延八百里! 只是,当经历了十来个小时的动车和火车的路程,到站下车的一瞬间,总觉得和身处闽南地区的体验别无二致:都是一样的现代化建筑,钢筋水泥混凝土,外加大理石、玻璃,再点缀上先进程度略有差异的科技产品。当晚在十堰市的一个酒店入住,第二天搭公交到武当山,然后则是等待武馆工作人员安排的的士司机接送到武馆内办理入学和入住。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不管你是哪里人,住在哪座城市,过着怎样的生活。你的目之所视,耳之所闻,鼻之所嗅,口之所尝,都和这里是一样的。可能有所不同的,就是这里的商店售卖的商品都是些兵器和练功服。于我个人而言,我没有体会到武当的特色气息。又或者说,这些商店售卖的兵器和练功服,就是武当的特色气息。如此说来,这样的气息未免不那么触动人。 想起在闽南的生活,也是如此。现代化的建筑样式,规整排列的店铺门面,络绎不绝的交通工具,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些清一色的情景,和武当是一样的。就算你在一线城市,或者在乡间小镇,也不过如此。要说有所区别,无非就是在建筑的制式和规模,科技产品的先进程度,还有生活物资的富余上找找对比、做做文章。 推而广之,放眼当今这个现代化的国度,各个地域都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了。就连曾经让我眼前一亮的泉州市鲤城区的旧城区,那些散发着闽南风情的红砖瓦楼房,其实也不过是现代化的建筑。穿西装,戴斗笠!外表是红砖瓦,内里还是钢筋水泥混凝土。 再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单就一个沟通交流,用的也都是普通话,鲜有方言对白。想想你身边的长辈,用着不大流畅和标准的普通话同外地人交谈,偶尔带着地方口音,夹杂着一点方言。对于这些年长的人来说,普通话交流或许是无奈之举;对于青壮年来说,使用普通话则是习以为常,毕竟普通话是为了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而普及的,但是当地方言还会是这个人群的另一选择;至于年轻的少男少女们,普通话则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你要和他们讲方言,能够听懂便属不易。 想当年秦朝“书同文、车同轨”的政令推广,遭遇诸多困难,最后才完成文化上的大一统。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事物的普及未免太过简单,简单到上传网络便能够传遍华夏大地。住在南方的你,除了没见过雪,你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住在北方的人们大体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回到武当山,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朝圣过程中那些数不胜数的上上下下、曲折婉转的台阶,以及南天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朝圣门,还有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抵达的真武大帝的神游之所——金顶大殿。这就和你爬黄山一样,令你记忆深刻的就是怪石和奇松。你要说黄山还有云海呢,其实武当山也有翻腾涌动的云海日出;你要说武当山还有皇家制式的宫观建筑呢,北京的紫禁城就更为宏大;你要说故宫的历史底蕴深厚呢,作为十朝古都的西安便笑而不语…… 那么,除却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历史遗留的痕迹,还有什么能是不一样的,代表着地方文化特色的呢?更何况这些名胜古迹也已经蜷缩于社会的一角,掩映于花草丛中,变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地方标志。 那些在武当山修行的道人们,因为宣传武当山文化的初衷,下山开馆传授武术,也渐渐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少了几分神秘感,多了些许烟火气。比如说,那位常年在玉虚宫和游客合影拍照、索要红包的某个老道士,因为网络的宣传,逢人便问是否在某个APP上见到过他耍剑演武的视频,成为了一个红尘心极重的网红。而我们向往的那种武当山的道教文化、仙风道骨的隐者居士,也只有在书本的记载和导游的解说中才能窥见一二。 武当山到底也是淹没在滚滚滚红尘之中了! 这是现代人们所不能避免的社会趋势和历史潮流,是物质生产力飞速发展后带来的副作用。先人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被当地的特点所吸引,写下各种文章,流传千古;现在的我们,还能从历史遗迹中寻找蛛丝马迹,从饮食上感受地域的差异;下一时代的人们,就只能从各种书籍记载和多媒体资料中去体会曾经的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了。 这样的普遍一致的现代化社会,未免有些单调了。 |
楼主2022-9-30 20:39:49
上一篇 白裙子
下一篇 小西红柿——不一样的水果